首页 > 历史 >

尤溪大福圳:闽中最大的单体古民居,幸免于大惨案(2)

2018-09-12 04:02:34 网络整理 阅读:186 评论:0

大福圳古民居规模宏大,由内外院、角楼、工匠厂等组成。内院由主厝和两侧七重护厝以及西护厝前部书院组成。主厝中轴线上依次建有下堂、天井、廊庑、中堂、天井、厢房、上堂、后花台、柴草间(面阔36间)。上堂面阔5间,进深7柱,为单檐悬山顶穿斗式木构架。主、护厝皆为木结构,木雕、彩绘装饰精美。外院由河卵石通道、多级三合土禾坪、小池、东北和西南碉式角楼组成。墙体高3米,以河卵石砌做基础底部,上方用生土夯筑,外片墙帽。两座三层碉式角楼(原为三座,东北、西北、西南各一座)相对独立。房屋集居住、防御于一体,是远近闻名、保存较为完好的清代古民居。

尤溪大福圳:闽中最大的单体古民居,幸免于大惨案(2)

(屋檐壁画)

大福圳建造材料、用工等都很讲究。建筑用的石板条均从40多里外的包溪山上开采而来。木材全部来源于坂面镇蒋坑村附近的秀黄山场。工匠大多是当地的名匠,工程于1870年动工,1885年竣工,历时16年才完成。房屋建成后,四个兄弟分成四房,在大福圳安居乐业。

尤溪大福圳:闽中最大的单体古民居,幸免于大惨案(2)

(屋檐下的斗拱垂柱)

大福圳的建筑具有以下几个特征:一是“内外”有别。全宅分为内外两院,内院为女眷的活动场所,男人不得无故入内。大厅两旁通道的门槛很高,上垂门帘,自家男人入内也必须遵循“未入堂,声先扬”的原则。女眷不能随便出来,日常用品只能由佣人往来传递。二是做工精致。上、中、下三堂大厅柱础皆为大理石,雕刻不同花样的浮雕。在木结构的挑檐挂柱上,都有精细雕刻。在相邻两幢护厝之间的通沟尾处,还有砖料砌筑成的花棂,花棂正反面的雕饰也不尽相同。三是防火功能。在两幢护厝之间的阳沟内又特设30厘米宽的沟中沟,俗称“阴沟”。在阳沟中砌筑水池,平时渠水入池。如遇火险,则取出特制的铜质喷筒在池中抽水,喷射扑灭火险。四是防御功能。大福圳全宅用围墙围住,设大门5个,小门6个。内中回廊曲折复杂,门卡上还装有不同构造的密卡。晚间一旦闭门落卡,陌生人一时是很难开启门户的。房屋周边建有三个碉式角楼(俗称“炮台”),用来躲避和抗击匪患。角楼墙体用土石夯成,厚度达80厘米。角楼四周布满了斗窗和枪眼,用来观察动静和射击。角楼之间还有相连的铁线,上面装有响铃,哪边有情况可以拉动响铃作为联系暗号,以便及时支援。

大福圳建筑工艺独具特色。前几年,..成功大学建筑系教授、博士生等20多人详细考察了大福圳古民居。他们惊呼:“该建筑蕴含中国传统建筑之精华,于奇异中独具特色,于平缓中突显峥嵘,实属中华传统建筑之奇葩!”

劫后重生

大福圳古民居距今将近150年的历史,一路走来,历经磨难。

清朝末年,大福圳萧氏家族成为九都数一数二的大户人家。

进入民国时期,因为军阀割据、社会动荡,大福圳家族的生意一落千丈。他们把福州的资产变卖,撤回尤溪。本地大小黑恶势力也都盯上了大福圳这块“肥肉”。

尤溪大福圳:闽中最大的单体古民居,幸免于大惨案(2)

尤溪主流经过九都,河面逐渐开阔。九都坂双梅(梅仙、梅营)一带人口众多,资源相对贫乏,百姓大多以乘船、艄排为生,收入不多。因为不堪赋税,百姓怨声载道。一次,九都人拒交摊派的税款,声称:“卢兴邦的船只要敢经过九都,就一竹竿把他敲死!”因此,得罪了时任粤军第一军第三师第五旅第九团团长的卢兴邦,卢兴邦便派兵进行血腥屠杀,扬言要抄平(方言,“踏平”的意思)九都坂。民国七年(1918年)农历十二月初九,卢兴邦派出三个营的兵力火烧双梅。当晚,梅仙、梅营两岸火光冲天,这就是尤溪史上最大的惨案——火烧九都坂。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