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尤溪大福圳:闽中最大的单体古民居,幸免于大惨案(3)

2018-09-12 04:02:34 网络整理 阅读:186 评论:0

2017年8月23日,大福圳95岁老人萧光宝在接受采访时说:“卢兴邦火烧梅营(梅营与坪寨接壤)的时候,银元被挑了3万块去,才把大福圳保住。”

1934年,红军数次经过尤溪。当年七月,寻淮州率领的红七军团北上抗日先遣队,驻扎在大福圳。在大福圳的墙上,至今还可以看到当年红军留下的“打倒卖国辱国的..南京政府”等标语。抗战初期,大福圳还是国民初级小学的校址,也曾经驻扎过..保安第九团。大跃进时期,办过集体化大食堂。大福圳的外墙还留有标语:“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等。

文化遗存

大福圳不仅建筑规模宏大,文化内涵也极其丰富。

大福圳族人不忘萧氏“孝悌力田,和睦宗族;克勤克俭,诗礼传家”的祖训,读书习武,传承文化。据梅仙《萧氏族谱》记载,清朝末年,大福圳有举人1人、秀才4人、太学生1人。相传,武举人萧上信有三把关刀,重量分别为360斤、240斤、180斤,这三把关刀后来成了大福圳的镇宅之宝,可惜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破四旧”运动中被毁。

清代光绪年间,萧良尧几个兄弟在福州白马桥购置房产,其母田老太太也在福州居住了三年。光绪二十年(1894年)三月,萧氏后人在庆祝田老太太八十寿辰时,福建学政王锡蕃送了一块题写“萱闱锡嘏”的匾额,后来,这块匾额从福州移到尤溪,悬挂在大福圳的正堂。

尤溪大福圳:闽中最大的单体古民居,幸免于大惨案(3)

(大福圳书院)

大福圳屋内木雕、石雕等装饰极其精美,与墙上壁画、诗词相互辉映。下堂正门拱顶镶嵌“风光月霁襟怀”六字横额。书院前厅大门横书“云蒸霞蔚”四个大字。正门外墙的墙楣(檐下)彩绘壁画,以《封神演义》中“姜子牙下山”为题材,采用工笔画法,绘制成画面相连的长卷,并用中国画常见的方式穿插诗文。画面构图饱满,栩栩如生。山水景观空灵超脱,人物形象亦道亦仙。整组壁画故事完整、主题突出、内容丰富,为民居壁画所罕见。内墙多以诗文装饰,既有唐宋诗词,也有清代文句。大福圳的彩绘、联额、诗文,与大多数古民居中的四书五经内容迥异,更多的是体现主人直抒胸臆的率性和享受生活的乐趣。比如,大门上的对联“一水护田将绕绿,两山排闼送青来”和“竹雨谈诗蕉雪悟画,松风拂尘萝月弹琴”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