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40年前,这7594个字,曾让全中国的眼泪流成一条河【附视频】

2018-10-10 19:51:35 网络整理 阅读:166 评论:0

摘要:专访《伤痕》作者卢新华

40年前,一篇7594字的短篇小说,曾让许多中国人流泪——卢新华写的《伤痕》。在那之后,一系列揭露“文革”历史创伤的小说纷纷涌现,以朴素的文字呈现一幅幅十年浩劫时期的生活图景,让更多人以清醒、真诚的态度关注、思考生活的真实,直面惨痛的历史。

这篇卢新华大学一年级时,在缝纫机上用8小时一蹴而就的作品,创作时还有哪些故事?当年如雪片般向他飞去的读者信件中,哪一封最令他触动?这道40年前的“伤痕”,对当代青年来说,是否还有阅读意义?

10日在复旦大学举行的“新时期文学第一潮——《伤痕》手稿、图片、绘画、资料展”开幕式上,卢新华回答了这些问题。

40年前,这7594个字,曾让全中国的眼泪流成一条河【附视频】

此次,卢新华向复旦大学图书馆捐赠了《伤痕》手稿、读者来信等珍贵资料。

“写完之后,觉得我可以死了”

“写完之后,觉得我可以死了,”卢新华说,对他而言,这并非悲观抑郁之谈,更接近一种将自己经历过的、感受过的、思考过的时代全数记录和倾吐后,留下的无憾和空茫。

这要从卢新华的经历说起,“文革”开始那年,他念初一,后来经历了插队、当兵、进工厂工作,直到动乱后第一批考入复旦中文系。那时候,班上成立了各种各样的文学小组,卢新华先是参加了诗歌组,后来觉得小说的容量更大,于是来到小说组,小说组组长是同学倪彪。入学不久,就赶上班委会要出一期墙报,要求每人准备一份墙报稿。《伤痕》就是卢新华为墙报而作。当时他的对象还在黑龙江建设兵团,这篇小说,就是在女方家里的小阁楼上,从晚上6点多,一直写到了凌晨两点多。

40年前,这7594个字,曾让全中国的眼泪流成一条河【附视频】

小说写完,他自己觉得很好,但请个别老师和一些同学看过之后,得到却是不少质疑。其中很主要的原因是,这篇小说没有塑造英雄,主人公是犯错误的人,而且是不可收回、无法弥补的错误。这在当时的文学界几乎是没有的。卢新华很沮丧,把稿子锁进了抽屉。直到倪彪敲开宿舍的门催稿,在来不及写另一篇的情况下,才忐忑交出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