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新民”还是“旧民”?梁启超为何坚持为学的首要是救精神饥荒?(2)

2018-10-15 16:46:43 网络整理 阅读:192 评论:0

有人或许会觉得,梁启超这里所说,还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那一套。其实不然,就他当时所看到的中国教育状况而言,“原有的精神固已荡然,西洋的精神也未取得”,精神世界一片荒芜。在这种传统崩溃、新学未立的精神文化危机中,梁启超寄希望于东方的学问道德,或能转变世风,建设新的文化。梁启超的回答是:“吾所谓新民者,必非如心醉西风者流,蔑弃吾数千年之道德学术风俗,以求伍于他人;亦非如墨守故纸者流,谓仅抱此数千年之道德学术风俗,遂足以立于大地也。”这正是梁启超超过同时代许多人的地方,他不是一个顽固守旧的人,在很多时候,他甚至是领风气之先的。但他并不排斥中国文化传统,而且相信,即使在今天,传统的克己求仁也是我们安身立命的根本。

梁启超对于子女的教育,完全立足于这一点。他要求孩子从小就要读《论语》《孟子》之类的书,梁思成被车撞伤,住院治疗,梁启超还安慰他“利用这时候多读点中国书也很好”,这都是希望传统的道德伦理能给他们潜移默化的影响。

“新民”还是“旧民”?梁启超为何坚持为学的首要是救精神饥荒?(2)

梁思成

( 解玺璋:《梁启超传》,化学工业出版社,2018年版 )

作者简介:解玺璋,知名评论家、学者、近代史研究者。季我努学社顾问、季我努沙龙讲演嘉宾。从事报刊编辑、图书编辑二十余年,曾获多种全国及北京市文艺评论奖,,著有《梁启超传》、《一个人的阅读史》、《喧嚣与寂寞》、《雅俗》等。

( 编辑:浙江大学中国近现代史所研究生 萧宸轩 )

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