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将夜》宁缺与陈皮皮进行哲辩,历史上孔子和老子怎样看天人关系(2)

2018-11-14 11:08:14 网络整理 阅读:95 评论:0

《将夜》宁缺与陈皮皮进行哲辩,历史上孔子和老子怎样看天人关系(2)

孔子和老子这两位先秦时期的大思想家都对天人关系有独到的见解,而且大相径庭。这与二人的主张不同有关,孔子积极有为;老子清静无为。主流观点认为,儒家的思想一般在于日常言行和国家政治上,缺乏道家对天地、宇宙这种更高级的哲学上的思考。不过在《论语》中仍然可以找到孔子对天的态度。

《将夜》宁缺与陈皮皮进行哲辩,历史上孔子和老子怎样看天人关系(2)

孔子敬畏天道、相信天命。举两个例子。其一:孔子去见春秋时期有名的荡妇南子,弟子子路很不高兴,孔子发誓说:“如果我做了有悖德行的事情,就让上天惩罚我”;其二:孔子和弟子在宋国一棵大树下学习,宋国司马桓魋厌恶孔子,砍倒这棵大树。孔子说:“上天让我有这样的德行,桓魋能拿我怎么办呢(虽然最后孔子还是跑到郑国去了)”所以说孔子虽然没有将天道人格化,但却认为有一种奖惩机制,时刻约束人们的行为。

《将夜》宁缺与陈皮皮进行哲辩,历史上孔子和老子怎样看天人关系(2)

老子的思想则有所不同。《道德经》中有这样一句话:“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刍狗指的是用来祭祀的草狗,用完之后没有任何价值。有人认为这句话是说天地残暴不仁,草菅人命。其实这是一个误解,真正的意思是说天地没有偏爱,任由万物生长,不加干涉。在老子心中,天地是客观理性的存在,没有爱憎偏私。

总体来说,在对天道的态度上,孔子偏重人文,老子偏重理性。至于究竟孰是孰非,则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了。

参考文献:《道德经》、《史记》、《论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