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淳化阁帖》(最善本)简说(2)

2018-06-10 08:52:04 网络整理 阅读:88 评论:0

北宋时,《阁帖》中的古代名家字迹在社会上已经不易见到,所以《阁帖》最初拓本一出来,,便有许多地方加以翻刻。山西绛州翻刻本号称“绛帖”,福建泉州翻刻本号称“泉帖”等。无论各翻刻本或精或粗,都不如最原始的拓本。到了元代,《阁帖》已不易见到全套。书法大家赵孟頫记载他所得到的《阁帖》10本,已是几次拼凑而成。明代时,行草书非常流行,《阁帖》成为书家争相临习的版本。明代刻帖之风十分兴盛,嘉靖、万历时期以贾似道、周密等原藏本翻刻的袁尚之、顾从义、潘允亮本和甘肃藩王府的翻刻本四种最为著名。甘肃藩王府刻本,俗称“肃府本”,最得宋拓本的原貌,但其中第九卷是用“泉帖”补配的。明代藩王所藏,据说是明初分封时皇帝所赐,尚切没有补配,说明这时宋代原刻拓本已经非常稀有了。传到今天,可信为宋代内府原刻原拓的《阁帖》,只有第六、七、八卷三册,都是王羲之书。明末清初藏于孙承泽家,每卷前有王铎题签。这三卷民国初年归清道人李瑞清所藏。后归美国古玩收藏家安思远,安氏又藏有《阁帖》第四卷。

《淳化阁帖》(最善本)简说(2)

《淳化阁帖》(最善本)简说(2)

小大帖

2003年,上海博物馆斥巨资自美国购还四、六、七、八四卷《淳化阁帖》残本,是目前存世的最善本。上博所购《淳化阁帖》第四、七、八卷为北宋祖刻本,第六卷是福建“泉州本”的北宋祖本,为公认的国宝。虽然后来的重刻、翻刻本在《淳化阁帖》的基础上有所增减,甚至有些精于《淳化阁帖》,但其文化意义却是任何后来的重刻、翻刻本不能取代的。《淳化阁帖》的历史意义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四重意义一、虽然史载南唐有《升元帖》《保大帖》《澄心堂帖》等,但不见实物,只有《淳化阁帖》是可以确认的中国丛帖之祖。二、《阁帖》保留了大量重要的书法艺术。据唐张彦远《法书要录》记载,唐太宗收集王羲之法书有三千纸。宋太宗刻《淳化阁帖》,收入160帖,而目前能见到的各种唐模本仅20多种;《阁帖》收入王献之帖76种,目前见到的献之勾填本只有数种。《阁帖》保存古代法书,功不可没。三、《阁帖》所收法书多是古人手札,内容有论艺、叙事、酬答、言情等,反映出的古代生活习俗,可以补充其他文献记载的不足。四、《阁帖》出现以后,宋代的重刻、翻刻本已有30种以上,掀起一个《阁帖》系统以外的宋刻丛帖的..。由于受《阁帖》的影响,明清两代刻帖之风愈盛,官刻、私刻愈演愈烈,大大推进了书法艺术的传布。

《淳化阁帖》(最善本)简说(2)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