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能行“三丈五尺大船” —探寻早期的伊通河航运

2019-01-08 02:27:42 网络整理 阅读:111 评论:0

今天我们看到的伊通河,其航运功能早已消亡。但300年前的伊通河,却是一条河床很深、水面宽阔的河流,“伊通”二字便是满语“波涛汹涌”之意。这样一条大河,在历史上,其航运功能是不可小觑的。据记载,伊通河在历史上能行驶“三丈五尺大船”,还曾为雅克萨之战运送粮草。而傍伊通河而建的长春城,因地处粮食主产区,加之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的优越,而成为粮豆集散中心。尽管后来伊通河的航运功能逐渐衰退,但也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对长春历史有所了解的人大多都听过一种说法,伊通河在历史上能行驶“三丈五尺大船”,还曾为雅克萨之战运送粮草。如果根据今天的伊通河水量来看,这是不可能实现的。而在清初,伊通河是怎样联通辽河和松花江水系,成为中俄雅克萨之战的运粮黄金水道的呢?

康熙皇帝的伊通河运粮计划

17世纪中后期,,沙俄势力趁我国明清交替之际,不断向黑龙江流域渗透,并有向南蚕食的趋势。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康熙皇帝在平定三藩之乱、政局稳定后,决意反击沙俄的侵略行为。

据《清实录》记载,康熙皇帝曾利用伊通河联通辽河和松花江水系,运粮支援雅克萨之战,最终取得战争的胜利。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三月,大学士觉罗勒德洪等人提议开辟松花江运粮航线,具体方案是先用船只逆辽河而上,到等色屯、伊屯门(伊通边门)附近,建立粮仓暂时储藏,再利用蒙古兵丁将军粮运至伊通河边,然后利用水运沿松花江运到吉林。觉罗勒德洪还提出运粮船的具体尺寸,即“长三丈(约10米),宽一丈(约3.3米),每船载米百石”。据《清实录》记载,最初康熙皇帝对这个提议将信将疑,他派人在瀛台和通州进行试验。成功之后又派当地官员调查辽河各段水势,看是否利于行船,其中宁古塔副都统瓦礼祜负责察看伊通河段。瓦礼祜的回复是:伊通河可行“三丈五尺”大船。这样一来,康熙皇帝心中的疑虑消除了,马上批准了这一方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