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王叔和:《伤寒杂病论》的“救星”(2)

2018-06-14 21:15:01 网络整理 阅读:195 评论:0

名显三国

王叔和名熙,字叔和,以字行世。据后世专家推测(因为史书《三国志》、《晋书》都无其传记,故生平、籍贯都是合理推测),王叔和祖籍高平(今山西省高平市),生于山阳郡高平上寺村(今山东省微山县两城镇)。他从小勤奋好学,谦虚稳重。三国初期的高平因为地处要冲,所以战争频发,兵祸连绵,民不聊生。王叔和目睹战争和瘟疫带给人民的无尽灾难后,心有不忍,便立志悬壶济世,以解万民之苦。王叔和开始行医时,由于家境贫寒,衣衫破旧,为许多人都瞧不起。可是,他不管世人如何看待,自己默默地治病救人,同时“究研方脉,静意诊切,调识静养之道”(唐代医史学家甘伯宗《名医传》),于是声名渐起。

王叔和年轻时,为避战乱,便千里迢迢投奔荆州的远房亲戚王粲。当时,荆州依长江之险,在州牧刘表的治理下,堪称乱世中的一块净土。在这里,王叔和意外地碰到了多年前的朋友卫汛。卫汛本是河东(今山西省内)人,早年拜张仲景为师,得到真传。王叔和目睹大师行医和著书的风采,深受感染;经卫汛推荐,拜张仲景为师。从此,王、卫二人白天行医,晚上或受恩师指点,或相互切磋医术,进步很快。渐渐地,王叔和的医名传遍荆州。

乱世之中,世外桃源也难得宁静。公元208年,曹操南下攻荆州,王叔和随主公刘琮(刘表之子)投降朝廷。求贤若渴的曹操聘请王叔和为随军医生。王叔和到北方后,一面受命治病救人,一面潜心研究关于切脉的理论,声名渐渐传遍许昌城和洛阳城。由于成绩显著,王叔和先后任魏王府侍医、皇室御医等职;公元222年,魏国建立后,他被任命为国家的太医令,职涯达到顶峰。

编著《脉经》

王叔和其实对太医令这个职务并不感兴趣,他在乎的是太医令可以任意出入王府,也可以借阅历代的著名医典和医书。他夜以继日地阅读医学书籍,长年整理前辈医师的竹简,并以此为乐。他任太医令期间,花了大量时间研究脉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