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王献之的三个女人为何都名留青史?

2019-01-17 13:59:08 网络整理 阅读:85 评论:0

作者:曾绍仑

王献之的三个女人为何都名留青史?

王献之(344年-386年),字子敬,小名官奴,汉族,祖籍琅玡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生于会稽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书圣"王羲之第七子、晋简文帝司马昱之婿。历任州主簿、秘书郎、司徒长史、吴兴太守、中书令等职,为与族弟王珉区分,人称"大令"。386年,王献之病逝,年仅四十三岁 。

王献之从小随父亲王羲之习书法,与其父并称为"二王",并有"小圣"之称。一、小圣王献之

王献之是“书圣”王羲之的第七个儿子,也是一位杰出的书法家。他精通各种书体,行草尤其著名。他在继承张芝、王羲之书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变革朴拙书风,形成自己的风格。有人评价其书法在逸气、媚趣上超过了他父亲王羲之。

从对书法发展历史的主要贡献和影响来看,父子二人都是重要的。王羲之的主要书法成就,是继承钟繇楷书,完成了楷书的创立,又继承章草和张芝今草,开创了行书这种新的书体。在这方面,献之自然不可能与之比肩。但是王献之在继承王羲之书法传统的基础上,开创了行书新的流派,对书法历史的影响极为重大。

王献之的三个女人为何都名留青史?

王献之的地黄汤帖

二王之后的六朝时期,王献之的新派行书较为流行,只是到了唐初李世民独尊王羲之,压制了对王献之书法的评价。王羲之的楷书虽然叫楷书,实际上仍然带有浓厚的隶书气息。包括初唐欧虞褚的楷书也是这样,属于隶书基础上的楷书。只有到了中唐颜真卿及后来的柳公权,楷书才脱离隶书而真正独立。

对于草书来说,,虽然有汉末张芝在章草基础上开创了今草,但那毕竟是在章草基础上形成的,在楷书并未完全成熟的历史条件下,在技法上只能依赖于章草。王羲之的草书,严格地说也还是章草基础上的草书,或者隶书基础上的草书。只有到了中唐时期,真正的楷书基础上的草书才得以成熟。与颜真卿同时代的草书,包括贺知章李白等人,更以张旭怀素的狂草为代表,才是真正的楷基草书。

这种新的草书,正是以王献之草书为渊源的。

正是这个缘故,在这个时期,对王献之的成就有了新的认识,如张怀瓘等对王献之给出了高度肯定的评价。

王献之的书法造诣毋庸置疑都是优秀的。但他不仅仅是我们眼中的一位书法家,更是一位爱情至上的性情之人。

王献之的三个女人为何都名留青史?

二、情圣王献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