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党史故事 | 血战川河盖

2019-03-16 01:53:10 网络整理 阅读:146 评论:0

党史故事 | 血战川河盖

刘济平讲述当年村民救护红军的故事

1934年10月28日,红三军和红六军团主力在南腰界会师后,为了策应中央红军的转移,旋即挥师向湘西转移,进一步开辟湘鄂川黔根据地。

为了牵制敌人,掩护主力,红三军和红六军团特建立黔东独立师(以下简称独立师),坚持在黔东特区革命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

川河盖一战,是独立师在黔东特区革命根据地的最后一次战斗。在这次战斗中,独立师虽因弹尽粮绝而失利,但却成功地完成了掩护主力的任务,英勇悲壮,可歌可泣。

连续作战的独立师濒临绝境

7月30日,从秀山洪安出发,穿过弯弯曲曲的“四十五道拐”盘山公路,我们来到位于川河盖上的楠木村。

在秀山,土家族人习惯把海拔较高的平坝称为“盖”。川河盖,便是一座形似桌子的大山,平均海拔1000米左右。

距离楠木村村委会不远处,竖立着一座10米多高的纪念碑,碑文简略地叙述了独立师血染川河盖的故事。

我们的采访,便从这段悲壮的历史开始。

原来,自红三军和红六军团主力东征后,川湘黔三省近万敌军,趁苏区军事力量空虚之机,联合对根据地进行大规模围剿。黔东特区革命根据地从原来的方圆200余里缩小到数十里,人口也从约10万人减少到3万余人,独立师面临极大的困难。

在与敌人周旋近一个月的时间里,独立师以苏区为中心,打退各路进攻,牵制了敌人10多个团的兵力。但由于连续作战,独立师伤亡严重,弹药奇缺。这时,敌人向苏区中心步步进攻,黔敌李成章集中了近2000人的兵力,分三路向独立师发起攻击。

独立师奋力打退了敌人的多次进攻,但伤亡惨重,只剩下不足300多人的队伍。时值入冬,大雪即将来临,加之敌人不断增兵,包围圈越来越小,并且封锁了下山的所有道路,独立师的处境十分危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