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忽如一夜春风来!大足道教石刻早期经典之作(4)

2018-06-26 17:35:57 网络整理 阅读:181 评论:0

忽如一夜春风来!大足道教石刻早期经典之作(4)

仁寿牛角寨唐代道教造像龛

宋代时,道教石刻基本上摆脱了..造像的因素,走向更具有自身特色的新时期,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在国内众多的宋代道教艺术作品中,大足的道教石刻就是主要的代表之一,其中出现的早期道教石刻作品——石篆山太上老君龛造像,无疑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石篆山老君龛既吸收了早期很多道教石刻造像的特点,又开始呈现出自身的一些特点。除与..、儒家造像龛并列在同一崖壁上之外,造像题材的丰富性是此龛又一大特色。老君龛内题材,采取一主尊(太上老君)、二法师、十二位真人、二护法神将的布局。“三天大法师”像长满了络腮胡须,据道教经典和文献记载,他是汉代末年五斗米道创始人(后称天师道)张道陵,在元代编著的《历世真仙体道通鉴》记载,他“垂手过膝,美须髯”,可知石刻造像与文献记载的形象吻合。两侧雕刻的真人,为道教中修真得道的人,一些真人在道教文化史上影响较大,如太极真人,道教经典中有多部经典据说是他传授的,又如太乙真人,也称太乙救苦天尊,是天界专门拯救不幸堕入地狱之人的神灵。

忽如一夜春风来!大足道教石刻早期经典之作(4)

造像中的服饰,体现出道教追求自然,主张返璞归真,崇尚质朴的特点,道教经典的戒律中,要求修行者穿着要朴实,不得好异服,如《上清大洞戒》中说“若衣服勿杂色,蓝布之服,可以终日”。老君龛中老君、法师、真人等像,皆为长袖,袖摆宽大,给人以宽松自在之感;细节的雕刻上,匠师采取简约的表现手法,多数造像除手肘处有衣褶线条外,其余皆是平面,显得简洁而明朗、自然而质朴。这一特点,倍增造像的仙风道骨之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