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民国山西王——阎锡山,不为人知的另一面!

2019-04-28 06:22:56 暂无 阅读:930 评论:0
民国山西王——阎锡山,不为人知的另一面!

阎锡山晚年留影在“容不下一张恬静的书桌”的纷乱年月,阎锡山为山西孩子打造了美国最新样式的建筑,用于校舍与教室。阎锡山认为,什么钱都可省,唯有教育不克省。

1911年,山西省文盲占总生齿的99%,阎锡山治晋近40年时代,山西义务教育普及率达60%~80%,各县教育经费占行政支出最高时达82%。

中国扶植 要本着中国汗青文化去做

阎锡山七岁收私塾,熟读四书,十岁收义塾,习诵十三经,少年时“四书”、“五经”多能脱口而出,纲鉴大事知其概略。他将山西试行的三民主义的五权政治,阐释为“扶植在中国数千年之文化上”的世界“德”治。

1904年,阎锡山东渡..肄业,时代的几件小事给他印象深刻。一次,他因野营演习住在一个素昧生平的..布衣家中,主工资其洗衣,还要连夜烘干,为的是不延迟他第二天演习;在野外做操时,一个士兵见习生折下了一片树叶,被教官训斥:“你这种行为能葬送..前途!”

..根植东方传统、潜移默化的国民本质教育,深深影响了阎锡山。他不止一次地强调,在中国搞革命和扶植,要本着中国汗青文化去做。

民国山西王——阎锡山,不为人知的另一面!

1912年(民国元年)国父..莅临太原,与阎锡山合照履行义务教育 没有失学儿童

1917年,阎锡山在孟炳如、柯璜等人建议下,于太原文庙设立洗心社,阎锡山亲自担当总社长,各县纷纷成立分社。每逢周日,全省各地各界人士自由列入,公开演讲,说明孔孟儒学,介绍欧美新知。一时间,好多国表里绅士慕名而至,山西上下习传统学新学的景象蔚然成风。

同年,阎锡山在山西起头履行旨在启民智、育民德的“用民政治”,公布《人民须知》和《家庭须知》,兴办国民教育,划定孩子七到十三岁之间至少上学四年,进修国文、算术、体操、美术等课程,不收膏火。

为了让孩子接管教育,阎锡山不吝“罚”世界怙恃,无故不上学者,罚家长1~5元罚金,10岁今后,每岁加1元。

阎锡山不光“强逼”世界怙恃,还强逼世界“地方官”,他要求,上至省财务、教育厅局,下至村长和学董,人人都要筹集教育经费,以作财务拨款的增补。而财务拨款针对教育开支是一路绿灯。1919年,财务同比增进的145万中,竟有120万是列支教育经费。

1918年,阎锡山还自费在故里开办川至中学及附小,“川至”即百川归至,校训为“公毅敏洁”。入学者,头四年不收膏火,每年还给学生发一身校服、一双鞋。学校建有7排瓦房,一共140间,会堂、会议室、生化研究室、标本陈列室、体育场等应有尽有。

在阎锡山的起劲下,山西学龄前儿童受教育情形获得极大改善,连仅30户人家的小村庄都自设有学校,没有失学儿童。1920年,北洋当局教育部发文履行山西的义务教育。

民国山西王——阎锡山,不为人知的另一面!

阎锡山赠友人照“家性教育”

新文化活动今后,好多教育家首倡个性教育、个性解放。阎锡山则有分歧设法,“学有实际,人无弃才”是阎锡山的教育理念,他强调 “家性教育”。

“家性教育”就是要求教的课程首先要对家庭有匡助,不克死念书、读死书。他认为社会以家庭为单元单子,学校教育不该轻忽对家庭生活的匡助,要凭据学生家中的分歧情形,确定对村民的教育内容。

阎锡山说:“譬如农家之子,就把搂田作为他的一门功课。评定他们的分数多寡,就以搂田和打场的勤惰为尺度,总要使上过学的男子,比没上过学的男子爱锄田。”

他认为如许培育出的人才,对家庭有益,能够替怙恃解忧,同时怙恃也甘愿把孩子送到学校,可以形成良性轮回。阎锡山如何教育本身的孩子

可以谅解他人怙恃心境的阎锡山,申饬他的孩子,生活中碰碰壁、挨挨骂,有时也是一种收获和提高。

两个儿子将去美国创业,阎锡山送给他们16个字:“轻财重义,讷言敏行,俭己厚人,恭己恕人。”

民国山西王——阎锡山,不为人知的另一面!

阎锡山与四子阎志敏(右)、五子阎志惠合影

阎锡山对儿子说:“我负责山西时,你祖父跟我说,要早知道我要负这么大的责任,必然叫我背几回炭、掏几回茅厕,如许我才知道生活的难题和工作的艰辛,处理民事才有尺度。”

阎锡山认为,人心好了,政治才会好,社会才会好。1920年,他召开有名的“进山会议”,确定了道艺并重的教育轨则,强调教育的道德功能。在他治晋时代,山西匪贼几乎绝迹,犯罪率极低,1924年全省只有17次掳掠事件。世上第一般积善之事

20世纪30年月的上海滩,撒布着如许一幅漫画,画面中的阎锡山一手提一杆秤,一手拿着算盘。阎锡山的节约和精算是出了名的。

可是他对国民义务教育的投入大手笔是让人赞叹不已。阎锡山认为,什么钱都可省,唯有教育不克省,并说:“要知学校是永远的,无论谁家未来必有后辈入学。何况花钱办教育是世上第一般积善之事,你们须以此理告人民知之。”

1932年,忻县、定襄县、大同县三县的全年教育经费离别为122,021元、64,543元、91,789元,占本县该年行政费总开支之比例离别为61%、50%、57%。

阎锡山甚至用军费看成教育经费。为解决义务教育师资问题,他推广师范教育,是以将山西整编军第五旅的一个旅的军费用来兴建太原国民师范学院,学校悉数公费。

他花大笔经费用来补葺校舍和购置设备。1925年8月21日,全国教育界绅士到山西国民师范附小观摩,昔时的《申报》对此作了报道。校舍悉数为特建,堪比北师大,“全校有18个教室,小学低年级教室均采用美国最新式样建筑,三面黑板一面采光,使学生在教室中多运动田地,并省视力也。全校有男女教员32人,人员2人,一切设备均极完整”。

在阎锡山的规划与起劲下,1921年,山西省内通俗高档小学校达500所,在校生5万人,男女国民学校近2万处,学生72万多人,其时山西万万生齿中学龄人近百万,阎锡山的国民教育普及率在72%以上。

在战乱的三四十年月,阎锡山缔造了中国的义务教育事业。陶行知曾前后三次考查山西义务教育,得出如许的结论:“中国除山西省外,均无义务教育可言。”

民国山西王——阎锡山,不为人知的另一面!

阎锡山1948年在办公室的留影。阎锡山时任太原绥靖公署主任兼山西省当局主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