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周伦玲|《红楼》探佚第一人——读梁归智师长著作有感

2019-05-15 12:48:15 暂无 阅读:1671 评论:0

《红楼》探佚第一人——读梁归智师长著作有感

周伦玲

本年刚一开年,即收到三晋出书社落馥香师长寄来的大邮包,打开看时,是红学专家梁归智传授的大著,一共五大册,离别是:《百年红学大PK—〈红楼梦〉研究简史》《〈红楼梦〉:芝麻开门》《〈红楼梦〉里的四大风浪》《〈红楼梦〉里的小人物》和《缀珠集锦绣——〈红楼梦〉的思惟与艺术》,涵盖红学史、探佚学、版本学、人物赞、艺术论,又有多篇书评、谈论及通信。我知道梁归智师长出书过多种红学专著,但此次五大册一路推出,厚厚的一大摞,既精明又厚重,让我佩服不已。

1980年8月,我由宝鸡三线工场调入中国艺术研究,分派在红楼梦研究所,放置协助父亲(周汝昌)作研究工作。有一天,我从单元单子携回一封信交给父亲,是从山西大学寄来的。阅后方得知,是正在山西大学读研究生的梁归智。与信夹在一路的,还有一篇文稿(《史湘云嫁贾宝玉说》),内容大略是支撑父亲的“湘云嫁宝玉说”。

周伦玲|《红楼》探佚第一人——读梁归智师长著作有感

父亲的“湘云嫁宝玉说”,早在五十年月已露眉目。其1949年在燕大学报揭橥的《真本石头记及脂砚斋评》一文中首次谈到脂砚斋是位女性,并且她与作书人曹雪芹的关系非统一般。在76版《红楼梦新证》“湘云的后来及其他”一节中,有如许一段话,我引在这里:由此,我们能够推想,湘云系是以而流落入于卫若兰家。当她突然看见若兰的麒麟,大惊,认准便是宝玉之旧物后,悲伤落泪,事为若兰所怪异,追询之下,这才知道她是宝玉的表妹,不禁骇然!于是遂死力访求宝玉的下落。最后,大约是因冯紫英之力,终于寻到,于是二人遂将湘云送到能够与宝玉相见之处,使其兄妹竟得于百状坎坷艰难之后重告齐集。这时宝玉单身(因宝钗亦卒),而且履历了佛门撒手的滋味,重会湘云,彼此无依,遂经卫、冯好意撮合,将他二人结为患难中的夫妻。——这应该就是“因麒麟伏白首双星”一则回目的意义和本领。

父亲見梁归智文中所论与本身的见解不约而同,不堪欣喜,就提笔给他回信,既提建议,又谈见解,表明支撑并寄以很大盼望。紧接着,梁归智又一连寄来多篇“探佚”文稿,父亲均一一细读。父亲认为“探佚”是红学中极关主要的一部门工作,他对梁归智提出:“务望起劲——尽心尽力”。由此二人鱼雁传书,未尝停断。

1981年岁首,梁归智欲把“探佚”文章结集出书,取名为《石头记探佚》,向父亲索序。父亲闻其文稿将有出书之望,很愉快,认为他是数十年来的第一个专门集中而系统地做探佚工作的青年学人,并且成就斐然,很愿结此墨缘,即冒着六月中伏炎夏,挥汗走笔,连成一气,撰下一篇“石破天惊”的前言:“红学”是什么?它并不是用一样小说学去研究一样小说的一样学问。它是以《红楼梦》这部特别小说为具体对象而具体剖析它的具体情形、解答具体问题的特别学问。……在红学上,研究曹雪芹的出身,是为了表出真正的作者、时代、配景;研究《石头记》版本,是为了恢复作品的文字,或许说“文本”;而研究八十回今后的情节,则是为了显露原著整体精神面貌的根基概况和脉络。而研究脂砚斋,对三方面都有极大的需要性。在要害意义上讲,只此四大支,够得上真正的红学。……没有探佚,我们将永远被程高伪续所锢蔽而不自知;没有探佚,我们将永远看不到曹雪芹这个伟大的思想和心灵究竟是什么样的,是被歪曲到多么不胜的田地的!……红学(不是一样小说学)最大的精辟部门将是探佚学。对此,我深信不疑。……

有不少人对这段话不认为然,至今仍充溢指摘与漫骂。他们认为《红楼梦》首先是文学作品,而不该该将文本研究“排斥于红学之外”。

然而,《红楼梦》究竟是如何一部文学作品?它的文来源貌事实若何?谈人物,就必涉及作者生平;看文本,就要涉及版本;讲伏线,就必需引及脂评;讲构造,就需要从事探佚。父亲着重指出:《红楼梦》原本分歧于一样小说,用对一样小说的目光与方式去看待,就无法看到像梁归智所看到的器材——这么主要的内涵,意义。

人人都知道,探佚是索求《红楼梦》原著八十回后已扑灭的那后半部书的内容概况,以便总揽曹雪芹的思惟、艺术的伟大整体——不把已佚失的后背极其主要的部门的情节内容弄得略为清楚,空口说什么《红楼梦》的思惟艺术是若何的高明伟大,就是一个欺人而自欺的笑谈。梁归智师长在著作中指出:曹雪芹原著与后四十回续书是两种美学系统的《红楼梦》,严厉区分两种《红楼梦》对解读作品至关主要,而要作这种区分,探佚就是一把芒刃。

《红楼梦》研究的汗青,已历二百几十年了。“在风云升沉葛藤扭结”的《百年红学大PK—〈红楼梦〉研究简史》中,梁归智师长勾勒出一个学术成长演变的概况,简明简要。他说:“我写的千言万语其实能够用一句话来归纳:百年红学史就是曹雪芹原著和程高本‘两种《红楼梦》’的纠缠史、蒙蔽史息争蔽史。所谓索隐派、考据派和文学指摘派的现象名目也只有归结到这个‘素质’问题上才能获满意义。”

然则《红楼梦》八十回后的书既不复存在的,那“探佚”的依据究竟是什么呢?

父亲回覆说:最首要的是前八十回中所包含的伏线。“伏线”即具体人物情节事迹。合而言之当然就是必需相符曹雪芹正本的书文中的各小我物的履历和终局.而且由此写出通部书的思惟状况和精神境界。若没有具体的前者的表叙,天然也就无从谈到什么抽象的后者的传写。由此可见,这“伏线”一事,关系是多么重大。由此也就可见,伏线的周全考查是认识雪芹原著的要害,是评价续补工作的基准,而周全考查雪芹所设下的伏线,也就组成了一门于红学极其主要的专学。由此更可见,探佚学不是张三李四“异想天开”的玄思幻觉,它是发生于原著机体内部的客观实在,所以探佚学是一门科学。

周伦玲|《红楼》探佚第一人——读梁归智师长著作有感

梁归智传授在《〈红楼梦〉:芝麻开门》“短序”中说:“探佚是我步入红楼的第一步,也是我论红的根蒂。”《〈红楼梦〉:芝麻开门》里的50位人物赞,皆是作者感悟性的“赞”而不是逻辑行的剖析。篇幅都不太长,但蓄隐哲理,溢宕诗情,言简而意赅,引逗开导,耐人寻味。

总览梁师长的著作,无论是“探佚编”“艺术编”,照样“人物编”“思惟篇”,处处表明的是他如许一个理念:“没有红楼探佚,就谈不到思惟和艺术,探佚不是索隐,也不是猜谜,而就是思惟,就是艺术。”

读《红楼》,当然是“看小说”,但实际更是赏诗,没有诗的目光与“心光”,是读不了的。《红楼梦》处处是诗境美在传染打动听的魂魄,而不只是叙事手法巧妙的令人赞叹。只有这一点,才凸出了《红楼》与其他小说的首要分歧之特色异彩。梁归智师长指出:“《红楼梦》更有其诗性、哲学性即超越性的层面,幽美深挚,天高地远。并且恰是这个层面,是它可以成为最伟大文学艺术经典的主要元素。”由此可悟知,《红楼梦》从文学境界上讲,实属高层教养与精神感触能力的局限,没有充沛教养与感悟力的人,面临高明的文学境界,也是不克知见、不克感触的。这也就是父亲所说的“‘红学’并不是用一样小说学去研究一样小说的一样学问。”

煌煌五本巨著,能够看出梁归智师长深挚的功力和对探佚的追求。他的融会能力极强、文字造诣极好、笔调气质极高、诗词韵味十足,个中名言至理,缤纷络绎,亦难列举。

1986年6月28日,父亲在给梁归智师长的信札中写下如许一段感伤:

为红学辛劳泰半生,今乃得有吾兄佼佼显现于红坛,欣慨交胸,莫可为喻。吾辈今朝,势似孑立,但分明已经打破樊笼,而进入一个新的时期了。能解决这个中华民族文化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问题,拓荒了一个极新的精神世界,使全人类慢慢熟悉曹雪芹,生平愿足,岂复更有他求哉!?

2008年6月14日,父亲收到梁归智师长新书《红楼疑案——红楼梦探佚琐话》,即赋诗一首,题曰“戊子中元节归智新书送到喜而作诗兼迎其不久回国”,诗曰:

探佚谁能树义旗,频年早得会意知。

文章自古千秋业,学术仍须一味痴。

红藕香残怀竹榭,绿杨风爽问芳溪。

新书下手题新句,万里归来国庆期。

2010年9月10日,父亲又赋诗一首,赠归智贤友:

姚公满意属梁生,三晋风流续六经。

清夜箫声违闹市,华年剑气入青冥。

马迁传记舒椽笔,麟佩姻缘谱夕星。

喜得坚盟探佚主,会当石破九天惊。

2010年10月9日,《光亮日报》注销梁归智师长所撰《红楼梦的“原生态”读本——评

》书评,父亲喜而口述《风入松》一首,词云:说周批点与人殊,根稳叶扶疏。高山流水天际近,更何须琼岛蓬壶。名流风流意度,丽人灵性巾裾。 冷风秋水满江湖,正人兴何如?老驹伏枥心犹壮,愿同业探佚远程。依旧半间陋室,谈心四海鸿儒。

上面所引几例,伶俐的读者定能看出父亲视梁归智师长既为知音,又多赏识。梁归智师长在与父亲交往的三十多年间,二人鱼雁传书,切磋论学、赋诗唱和……他们之间的各种情缘,既打动人,又令人折服。前人尝云:求师难,寻徒也不易。顾随师长1954年4月11日给父亲的信里有如许一段话,读后感伤颇多,我引录在这里,盼望共解个中味:

……唯是平居自念,区区所得,或堪自信,或在半途,堪自信者,亟欲以告之来者;在半途者,亦甚思借助于他山。还视周围,俱不得其人。此老糟之所以日夜希望于吾兄之北还也。兹虽北还,乃居京而不来津,即曰近在咫尺,而旦夕周检互相研究,仍复有间焉,能使老糟之心之平而气之和也耶?况复老糟新来学力日增,体力日减,望六之人前途就迮,是以衷心时杂悲喜。于此有两则公案为鱼兄告。其一,记得曾已拈举,一巨匠欲其高弟继法,而门生不愿。师曰:然则老衲居此何为,愤欲辞院。其二,道家修行,每有丹将成而身已老,则或借尸还魂,或转世投胎,以竟前业。老糟近日往往念此二者不克去心。……然而不得鱼兄【按:父亲号射鱼邨人,故顾随师长晚年称其为鱼兄】,吾又将谁与语此?

顾随师长与父亲,父亲与梁归智师长,时常萦绕在我心头。

令人欣喜的是,红学(不是一样小说学)最大的精辟部门的探佚学不光是一门科学,并且成为了一门专学,它的鼓起,改变了红学的面貌。这个中,梁归智师长无疑是这门专学的领路人,建立者。

“探佚学”将在红学成长史上竖立起一块里程碑,而梁归智师长义无反顾的是这一里程碑的立碑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