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满城水色半城山:1980年的天府之源(4)

2018-07-09 11:55:14 网络整理 阅读:213 评论:0

满城水色半城山:1980年的天府之源(4)

飞沙堰是泄洪道,位于四川都江堰市,唐朝名“侍郎堰”、“金堤”,后又名“减水河”,它具有泄洪排沙的显著功能,是都江堰的关键要害。飞沙堰是都江堰确保成都平原不受水灾的关键要害。它的主要作用是当内江的水量超过宝瓶口流量上限时,多余的水便从飞沙堰自行溢出;如遇特大洪水的非常情况,它还会自行溃堤,让大量江水回归岷江正流。

满城水色半城山:1980年的天府之源(4)

另一作用是“飞沙”,岷江从万山丛中急驰而来,挟着大量泥沙,石块,如果让它们顺内江而下,就会淤塞宝瓶口和灌区。飞沙堰真是善解人意、排人所难,将上游带来的泥沙和卵石,甚至重达千斤的巨石,从这里抛入外江(主要是巧妙地利用离心力作用),确保内江通畅,确有鬼斧神工之妙。

满城水色半城山:1980年的天府之源(4)

都江堰市是一座具有2000多年历史、因堰而兴的城市。市境内有文物保护单位102处,体现了城中有水、水在城中、“满城水色半城山”的布局特色。1950年1月19日灌县人民政府成立。1988年5月,经..批准,灌县改为都江堰市。---【四川都江堰,1980年。摄影:motohak】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