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长平之战期间,赵王误中秦国的离间计,为何廉颇的门客却被免职?

2019-08-12 21:39:42 暂无 阅读:1553 评论:0

本文由作者不是撞到别人独家原创,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苏轼说过:“春秋之末,至于战国,诸侯卿相皆争养士。”(《游士失职之祸》)切实如斯,即以台甫鼎鼎的廉颇和蔺相如为例,赵国名将廉颇就有不少食客。长平之战时代,赵王误中秦国的离间计,任用空言无补的赵括庖代廉颇为将,廉颇的食客见其主子被革职,无权无势,便纷纷离去;后来廉颇官复原职,这些食客又陆续回来,廉颇对此颇有微词。至于蔺相如,起先只是赵国一个太监首级的食客,故廉颇看不起他,说他正本是个“贱人”。但当他衔命出访秦国,屡建奇功,晋升为上医生、上卿之后,便一跃而成为主子,有了本身的食客。

长平之战期间,赵王误中秦国的离间计,为何廉颇的门客却被免职?

苏轼

蔺相若有一次外出,远远看到廉颇的车队迎面而来,便嘱咐随行的食客连忙避让,从而引起浩瀚食客的不满,筹算离他而去。然则因为经济实力等身分,一样高官所养的食客,往往数量有限。而贵族卿相大规模招贤纳士,甚至食客多达数千,则始于孟尝君。这与孟尝君所处的社会情况不无关系。孟尝君地点的齐国,是战国七雄中最为富庶之国。自从齐威王的父亲齐桓公在首都临淄建立稷下学宫今后,至齐宣王时更是大行其道,群贤毕至,士人云集。

长平之战期间,赵王误中秦国的离间计,为何廉颇的门客却被免职?

蔺相如

他们不光待遇优厚,备受爱崇还可在学宫内自由讲学,互相切磋,睁开争鸣,使齐国成为战国期的学术文化中心。是以,有名学者余英时师长指出:“公元前4世纪中叶齐宣王重建稷下学宫,网罗学士且数百千人’,则是战国时期规模最大、持续最久的一个“礼贤’机构。”(《中国文化史通释试说科举在中国史上的功能与意义》)在这“礼贤”气氛的陶冶下成长起来的孟尝君田文,天然更能融会养士的意义,况且他早已尝到了养士的利益。他身为庶子,之所以能从四十多个兄弟中脱颖而出,被立为太子,最终继续田婴的册封,就是得益于养士。

长平之战期间,赵王误中秦国的离间计,为何廉颇的门客却被免职?

礼贤书院

是以,他执掌齐国大权之后,更是大志勃勃,广招宾客,从而开创了贵族卿相大规模养士的先河。随后,赵国平原君、魏国信陵君、楚国春申君,接踵起而仿效,而又互相竞争贵族卿相养士便蔚然成风孟尝君兜揽食客,可谓呕心沥血,名堂迭出。不妨让我们采撷个中的一些花絮吧。因为孟尝君名声在外,列国士人纷纷慕名而来。凡有宾客前来投奔,孟尝君老是在百忙之中亲自抽闲欢迎,跟宾客亲切攀谈,嘘寒问暖,扣问其怙恃兄弟的姓名、地址等等。而屏风后背则经常放置人员做记录。

长平之战期间,赵王误中秦国的离间计,为何廉颇的门客却被免职?

孟尝君

若是对此人对照写意,孟尝君就按所记的姓名、住址,立刻派专人前去探问其怙恃兄弟,并奉上礼品。有时宾客尚未回抵家中,礼品却已达到其怙恃兄弟手中,宾客当然感谢不尽,认为幸遇知音。为答谢知遇之恩,便死心塌地为其主子效力。常言道礼多人不怪。前人讲究孝悌之道,即孝顺怙恃敬爱兄长。孟尝君此举,正迎合其时人们的心理,也反映了其爱才若命的心态。因其富有情面味,对于撮合宾客,往往卓有成绩。平守候人宾客到来今后,孟尝君老是热情款待,而且经常与宾客吃同样的饭菜,使他们毫不勉强地待在门下,为其效劳。

长平之战期间,赵王误中秦国的离间计,为何廉颇的门客却被免职?

孟尝君纳谏

有一次,孟尝君招待客人吃晚饭,因为其时照明前提有限,灯光幽,正巧有一人背对着灯光在用餐,遮住了灯光,这位客人看不清孟尝君吃的饭菜,认为孟尝君瞧不起他,有意用粗劣的饭菜给他吃,对他不公,于是怒火万丈,就地撂下饭碗起身要走。此时,孟尝君不紧不慢地站起来,微微一笑,端着本身的饭菜给他看。那人不看则已,一看便惭愧得愧汗怍人,本来孟尝君吃的竟是跟本身同样的饭菜!

长平之战期间,赵王误中秦国的离间计,为何廉颇的门客却被免职?

谁知此人秉性刚烈,马上痛恨不已,连连自责道:“小人有眼无珠,对大人妄加怀疑,还有何面容容身于世!”就地拔剑自刎,以此赔罪。孟尝君深为哀痛,特意为他举办了谨严的葬礼。参入此事一经传出,一石激起千层浪,孟尝君款待宾客的新闻风行一时,列国士人不远千里,接踵而至。在品级森严的古代社会,孟尝君贵为令郎,能和宾客平等相处,以诚相待,实属不易,因而宾朋盈门,也就无独有偶了。

参考资料

·《游士失职之祸》

·《中国文化史通释试说科举在中国史上的功能与意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