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揭秘:为什么古代斩首要在午时三刻?(2)

2018-07-16 14:09:17 网络整理 阅读:68 评论:0

“午时”就是指一天的中午11点至13点之间,加上三刻,就是将近正午12点,如果要算精确一点,就是中午11时43分12秒。

这个时候太阳挂在天空中央,照下来地面上的阴影最短的时候。

别说是中国古代,就是现代很多农村地区,还有人认为死人是“阴事”,若处理不当,死者的鬼魂就会留在阳间纠缠活人。

而正午时刻是一天当中“阳气”最盛的时候,阳气可以压制和祛散阴气。

为了不让死刑犯的鬼魂出来作祟,所以要在阳气最盛的时候行刑。

其实,斩刑也是分轻重的。

如果主审官宣布一个犯人将在午时三刻斩首,那说明他认为,这个人实在是十恶不赦,连做鬼的权利都没有。

因为民间传说午时三刻开斩,被斩人阴气即时消散,做鬼都没机会。

揭秘:为什么古代斩首要在午时三刻?(2)

还有另一层用意,就是午时三刻的时候,人往往呈现昏昏欲睡的状态,这个时候砍头,犯人也许痛苦会减少很多。

如此看来,似乎体现了古代严酷法治下,尚存一丝人道主义。

既然午时三刻不是法律规定的斩首时间,那什么时候才是?

大家可能听过“秋后问斩”的说法,《左传》中就有“赏以冬夏,刑以秋冬”的记载。

斩首是关乎人命的事情,当然要严肃处理,所以时间的规定,是要严格遵守的。

明朝有规定,如果有人在立春后或秋分前处决犯人,是要被打八十大棍的。唐朝也有规定,若不是在秋分和立春之间行刑,只有等到来年了。

除了规定季节,日期上也是很有讲究的。

唐宋时的法律规定,除了每年从立春到秋分,正月、五月、九月,大祭祀日、大斋戒日,二十四节气日,每个月的朔望和上下弦日、每月的禁杀日(即每逢十、初一、初八、十四、十五、十八、廿三、廿四、廿八、廿九、三十)都不得执行死刑。

揭秘:为什么古代斩首要在午时三刻?(2)

排除了那么多,好不容易等到一个适合的日子,还要尽量选在午时三刻,你说这事有多磨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