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019-08-26 00:40:45 暂无 阅读:1354 评论:0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水调歌头

[宋]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苍天。不知天上宫阙 ,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回去 ,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堪寒 。

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世。转朱阁 ,低绮户, 照无眠 。

不该有恨 ,何事长向别时圆 。

人有离合悲欢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

这首词看成于丙辰(宋神宗熙宁九年,即1076年)中秋,苏轼时任密州知州。密州,即今天的山东诸城。苏轼认为否决王安石的变法,被倾轧出朝廷,先后担当杭州、密州等地的处所官。写这首词的时候,苏轼已经与他的弟弟苏辙(子由)七年未见了。仕途的坎坷、与亲人的离别,使得这一时期的苏轼生发出解脱红尘羁绊、超然物外的愿望,同时又不无依恋,对兄弟骨血之深情眷念。这就组成了这首词的基调。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上片写中秋弄月,因月而激发出对天上仙境的奇想。起句奇崛非常,化用李白《把酒问天》中“苍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的诗意。“不知”两句补足前意,又示意出对明月的赞扬和神往之情。接下来写因为神往而“我欲乘风回去”,可是却又转过来担心仙境是否真的胜过人世。天上的“琼楼玉宇”固然雄壮堂皇,美妙不凡,但那边高寒难耐,也是弗成久居的呀。还如如人世,月下起舞,对影成三人那么怡然自得,作者在这里既表达了对月宫仙境的神往,同时对红尘也有保有些许依恋。这是一种出生和入世矛盾形成的郁悒。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下片写望月怀人,即“兼怀子由”,同时感念人生的聚散无常。开首写明月的移动。月光转过走廊,洒进窗子,照着因郁悒和想念而不得入眠的人。因为作者本身就是如许的“无眠”者,所以接下来索性写思路,埋怨起月亮为什么老是在亲人涣散的时候这么园,这么亮。这种埋怨是不近请打点的,因为月亮的阴晴圆缺与人世间的离合悲欢并无关系,它只是一种天然纪律而已。结尾是期盼,也是自我抚慰:人世间的离合悲欢谁又能掌握得了呢,只进展千里相隔的亲人能哦共享明月而已,这是一种宽大心境的施展。

整首词北京清丽雄阔,如月光下广袤的清寒世界,天上人世往返驰聘的坦荡空间。将此景与作者郁悒心绪、宽大胸襟想连系,更显出苏祠的清丽潇洒、豁达旷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