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诸葛亮屡次北伐,到底是正义之战,还是倒行逆施?

2019-09-10 08:15:45 暂无 阅读:1397 评论:0

毋庸置疑,汗青上的诸葛亮是个了不得的人才——他是治理国度的贤相,忠君爱国,严厉自律,清廉奉公,一生勤谨,令后人无限仰慕,堪为万世师表。

然而抛开千百年来人们对其才略与德性的崇敬,剖析一下他动员北伐战争的意义和感化,有好多值得人们深思的处所。

封建统治者一切的办法都是为了巩固其统治,诸葛亮当然也不破例。但诸葛亮的巩固统治自己还有一个更最终的方针,就是北定华夏,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他对于曹魏的历次征讨,恰是如许一个政策的陆续。

对于曹魏政-权,诸葛亮一贯接纳仇视立场,联吴之目的便是为了抗曹。曹氏从张鲁夺汉中后,一度威胁了益州。219年定军山战败,曹军撤出汉中,益州不乱下来。但220年曹丕代汉,忠于刘氏的诸葛亮便屡次北伐,去“攘除jian凶”,以图兴复汉室。

诸葛亮屡次北伐,到底是正义之战,还是倒行逆施?

然而,诸葛亮屡次率领蜀汉大军北伐华夏,实情究竟是什么?为何存在好多令人疑心的处所呢?动员如许的战争真有需要吗?

蜀汉公众和士兵不肯为国效力?

我们首先从其时蜀国人民好处来看,北伐战争枉然加重蜀人肩负,“受其荒残”。由“国富民强”沦为“民贫国虚”,最首要的原因就是战争的频仍。因为诸葛亮近年出军,乃至征调下辖各郡,大多不会去救援他。

举例来说,巴西太守吕乂在本郡募兵五千人送给诸葛亮,竭力抚慰做工作,才将就使他们不至逃亡。吕乂因这个劳绩被诸葛亮大加褒赏,并升调蜀郡太守,负责供给军粮。其时蜀郡是首都,生齿是最多的,但好多老公民为逃避征调,纷纷躲进山野之中。“又亮卒之后,士伍亡命”,就是说诸葛亮身后,吃力于兵事的士兵多半亡命逃脱。吕乂出任蜀郡太守之后,千方百计进行“开喻疏导”,几年今后,一万多逃逸的公民和士兵才从山林荒原中走出来。

很显然,就蜀国人民当前好处而言,诸葛亮动员的战争对他们不只无益,并且有害,所以他们才纷纷用脚投票。

诸葛亮屡次北伐,到底是正义之战,还是倒行逆施?

蜀汉事实有没有统一全国的前提?

再从三国时代全中国人民的久远好处来看,若是蜀国可以恢复统一局势,天然比盘据割据有利,那么蜀国是否具备统一全国的前提呢?

关羽镇守荆州,攻击曹氏时,曾一度获胜,使曹操有迁都之议。但关羽败走麦城,孙吴取得荆州之后,无论就掌握地区巨细、内部情况等方面来看,北方都占优势。

先看生齿。凭据史料记载的情形进行较量,公元263年,魏国大约有103万户,443万人;吴国有52.3万户,230万人;蜀国起码,仅有28万户,94万人。

次看地区,固然益州是其时汉末十三州中最大的州之一,并且地势也最为险峻,但蜀汉的统治区域却只有这一个州。而其时曹魏拥有北方九州,东吴占扬、荆、交三个州。蜀汉面积最小,意味着生齿、粮食、器用等支撑战争的硬性前提上都大大掉队于曹魏和孙吴。

再看内部情况,刘备在敲诈勒索益州之时,首要依靠的就是荆州带来的戎行和人才,所以就很天然地就形成了外来势力集体。而益州土著势力和外来势力之间的汗青矛盾一向很深,尽量刘备入蜀之后接纳了一系列办法安抚人心,但内部政-治斗争始终存地,从政局的不乱性上也不如曹魏和孙吴。

蜀国固然政-治明朗,倒是建筑在酷刑峻法的根蒂之上,而不是建筑在与民歇息、成长生产因而繁荣优裕的根蒂之上的。论统一全国的前提,蜀不如吴,吴不如魏。蜀国各方面都没有充沛力量能够完成统一事业,北伐的战争因而也就失去意义,所谓“北定华夏,兴复汉室”,实际上已经只是个标语罢了。

诸葛亮屡次北伐,到底是正义之战,还是倒行逆施?

诸葛亮以一己之私风险全国公民?

再来看看诸葛亮屡次动员战争的主观目的。

诸葛亮在艰辛难题前提之下,意志果断地屡次策动北伐,诚如他本身所说:“诚心诚意,死尔后已。”然而所动员的各次战争,只是为了恢复刘氏政-权的封建正统。固然有时是自动攻击,有时是以攻为守,然而无可争辩,这些都是分歧的封建统治阶级集体的斗争。客观上,也没有发生有利于人民的结果。

封建统治者宣扬正统观点,同时行使诸葛亮作为楷模,鼓励臣下的忠节,诸葛亮的北伐战争因而一向被视为公理的战争,值得从新考虑。

从古至今,世人对诸葛亮颂扬不停,只有唐代吕温在贞元十四年(798)所作《诸葛武侯庙记》里说:

诸葛亮屡次北伐,到底是正义之战,还是倒行逆施?

“向使武侯奉主之命,告世界曰:‘我之举也匪私刘宗,唯活元元。曹氏利汝乎?吾听之。曹氏害汝乎?吾除之。俾虐魏逼从之民耸然打动,然后经武观釁,咸洛不足定矣!若何当大公之运,而强人以私。此犹力争,彼未心服。动而靡获,不亦宜哉!”

吕温不囿于传统观点,直斥诸葛亮是以刘氏之私,风险老公民,强逼人民去完成他的“忠刘”私念,置“元元”于频仍的佳兵不祥之动作,本身也毫无收获,所以措置极其不当当。

公理之战照样倒行逆施?

伍子胥曾自谕:“吾日莫途远,吾故倒行而逆施之”。这句话意思就是说,我人以老景,横竖剩下的日子不多了,所以要违反常理,违反时代潮水和人民意愿来干事。这种逻辑令人毛骨悚然!

诸葛亮曾说:“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他还在《正议》中引《军诫》之句:“万人必死,横行世界。”若是这些话确系出自诸葛亮之口,那么他何曾为百姓公民、世界苍生真正着想过?北伐华夏事实是维护封建正统的公理之争,照样为答谢刘氏私恩所接纳的、歇斯底里的倒行逆施?就有待列位读者去作出评判了。

一言以蔽之,诸葛亮是强人,不是完人;诸葛亮是大才,不是全才,他究竟是人而不是神……有时候人类总会以公理之名,做险恶之事,而如许的人能力越强,后果越恐怖,这是我们每小我都要深度发觉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