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中国国粹——人物水墨画艺术的传承及创新

2018-07-26 16:52:21 网络整理 阅读:176 评论:0

中国国粹——人物水墨画艺术的传承及创新

徐悲鸿把西方素描体系应用到中国人物画创作

在中国书画艺术发展历史长河之中,中国人物水墨画以其特有的艺术面貌,辉耀华芳。到近代,徐悲鸿把西方素描体系引进并应用到中国人物画创作中来,进一步丰富人物画的表现空间及创作手段,乃是中国人物画的发展中一大变革及贡献。

然而,东西方的文化在精神内涵方面却有着本质的区别,具体到绘画上则是:中国画讲究的精神性,而西画更讲究的科学性。早年便有人总结出了现代中国画特点:“第一不拒绝影响,但是不洋化;第二以现代人生为准则,不拟古;第三返自然,,重独创。”这表达了中国画对传统的传承态度,也昭示出现代国画的内涵,更反映了中国画对外来艺术的态度——技法可以更新,精神仍需坚持、挖掘传统绘画数千年的文化积淀,中国画创作更应该坚持气韵生动、含蓄幽远、宁静飘逸的情趣。近百年来,中国人对自身传统的忽视与偏见,造成了中国人物画发展的徘徊,人们在学习西方热潮中,呈现出一种偏激的心态,中西结合的思想导致中国人物画过分追求“形式”,出现了以西方绘画之“术”改变中国画之“源”的倾向。

中国画是传统文化、哲学、美学与历史积淀的产物。两千多年来,中国画植根于中国文化这块土壤,在传统文化的滋养下,形成了自身独立的艺术体系与艺术魅力。具体到人物画创作中,艺术创作者应该要善于把其中富于生命的东西提取出来,在保有本民族的美学习惯和艺术理念的基础上,吸收西方绘画中可以借鉴的元素,活学活用。

今天的中国人物画较历史时期比较,题材上仍显得单调与保守,..作品居多,缺乏生活体验,虽然主题大、作品大,但作品所透露出的精神性却显得空洞。我们身处于各种现代的艺术浪潮中,但是我们对自身要有所保留,不能丧失自身的特质。研究、挖掘、扩大、丰富中国画的表现语言,是国画家努力的方向。中国画向现代转型是在中华文化背景下坚持民族性与国际性对接,进而创造出能够象征现代文明的新的东方艺术形态的作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