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 >

还语文应有的魅力

2019-02-19 04:31:07 网络整理 阅读:180 评论:0

还语文应有的魅力

光明图片

【编读往来】

编者的话:本报2018年10月25日《教育实践》版,围绕着“语文”这一话题,刊登了一封家长来信和两篇语文教学专家与语文教师的文章,引发社会热议。今天,我们刊发一位语文教学研究者的来信,再次传达广大读者对于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的关注、对于语文的热爱、对于语文教学的热盼。

孩子为什么会不喜欢语文?这个非常接地气、看似简单却又复杂深刻的问题,再一次刺痛了人们的神经。本人作为语文教育研究者中的一员,在多年扶持基础教育的过程中惊奇地发现,不只是孩子,很多语文老师也不喜欢语文。真是匪夷所思!

“语文”生病了吗?

回顾百年语文教育发展史,作为母语教育,语文是所有学科中改革最激烈也是最难服众、最有争议的一门学科。文言与白话,取谁舍谁?工具性与人文性,厚谁薄谁?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孰重孰轻?等等。在争来夺去的喧嚷吵闹中,原本仪态万方的语文蒙上了尘垢,遮蔽了原本拥有的美好模样。

要唤醒语文教师的热爱之心,解决家长及社会的普遍之忧,当下我们最应该做的,或许是重回语文本身。问一问,想一想:语文,本该是什么样子的呢?

真:对语文持有敬畏之心

什么是语文?教育学家认为语文是口头语与书面语的合称,是语言与文字、文学、文章、文化的综合体。作家认为语文是人类的第二声啼哭,是发自内心的独白和呐喊。文学家认为语文是生命的必需,就像阳光、空气和水一样,是生命须臾不可离的精神滋养。哲学家认为语文是诗意栖居,是人类抛开名缰利锁后的心灵家园。

不管哪种解释,语文的第一要义都应该是真。“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可以动人。”真诚是心灵的对话和敞开,是感动、信任、沟通、接纳的前提。语文所选的经典文本,或痛心疾呼或情深低语,或留恋徘徊或顿足远走,每一篇都是作家们掏心掏肺、从心灵里捧出来的真情实感。所以要聆听这些伟大心灵的回响,必须同样怀有一颗真诚敬畏之心。

标签:语文 有的 魅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