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 >

实验安全:高校不可懈怠的红线(3)

2019-02-19 04:33:02 网络整理 阅读:129 评论:0

这些日常科研活动里的违规或不当操作是实验室安全事故的主要“导火索”,这既是已有文献对近百起实验室事故进行归因分析得出的结论,也是本次调查结果里统计意义最显著且影响效应值最大的发现——加强日常科研行为的规范性,杜绝违规或不当操作,才能掐灭实验安全的“导火索”。

实验安全“死角”需覆盖

华东师大的此次调查表明,硕士一年级是科研安全..的关键期。安全..集中在实验室开展,安全负责人以及导师是..主力,师兄师姐通过同伴教育起到示范作用。但是,11.6%的调查对象未接受..就进行实验操作,成为实验安全教育的“死角”。为此,应确保在硕士一年级期间进行安全..全覆盖。

无论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新加坡国立大学与南洋理工大学,还是香港科技大学,对实验室的安全准入制度都执行多年且十分严格,其每一个研究生在进行实验操作之前,都必须完成安全..并通过考核。

此外,从实验室与安全相关的防护设备或安全措施来看,还需要全面覆盖——调查发现:20%以上调查对象所在的实验室并未配备灭火器、《安全手册》等安全设备,只有约三分之一的调查对象知道所在学校为其购买了与实验操作相关的保险。可见,无论是实验安全..、设备配置还是保险购买,高校都还有亟须覆盖到底的“死角”。

通过“实战”强化安全教育

华东师大的调查发现,86.3%的调查对象所在实验室接受过学校的安全抽查,如果抽查不合格,78.6%会受到通报批评。消防演习也是76.2%的学校采用的一种安全教育强化方式。这些校级“实战”模式覆盖面都在八成左右,可以成为不同类型高校的借鉴。

与校级安全抽查相对应的是实验室对安全隐患的自查。20.2%的调查对象所在实验室自查频率过低(每学期或每年一次,甚至从不自查),需引起注意。这一点,其实可以参考国外高校的一些成熟有效做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