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 >

■我们:奋斗者的故事 本期人物:侯宪滨“朝南大排档”里的城市秘境

2018-06-20 10:07:06 网络整理 阅读:207 评论:0

新闻

现场

■我们:奋斗者的故事 本期人物:侯宪滨“朝南大排档”里的城市秘境

▲朝山街南头时期的“朝南大酒店”,烟雾缭绕,人声鼎沸。张允平/图。

正是大排档这样的深夜秘境,记录下每个城市独一无二的味觉记忆,以及与之密不可分的生活理念。

黄金时代的排档江湖

采访约在下午四点半,对一个5点开始上人的室内大排档来说,这个时间段有点清静。侯宪滨穿一件2018年新款的GucciT恤,绿色亮片组成的花豹盘踞黑色衣上,与颈间三条金链子、腕上的手表和无名指上金色方戒组成他的个人风格。

平日里看店,侯宪滨打赤膊穿凉拖,肩背上的刺青和花臂都在警告别人“不好惹”。但接受采访前,他特意“收拾了一下”。身在“江湖”,江湖之外的规矩,也懂。

侯宪滨是1982年生人,已经做了20年大排档。

最初只是一辆餐车、两个炉头,焖饼加蛋卖2.5元,辣炒土豆丝贵一些,卖3元。每天收入超过200元就能令侯宪滨高兴得搓手,毕竟1990年代末的人民币很值钱。后来生意渐好,先后换了20辆餐车,最终发展成厨房;餐桌从无到有,由少变多,生意最好时添置到110张。

彼时,每到下午五点,侯宪滨率领40位员工为开市做准备。厨房里菜品备齐,矮餐桌依次摆出来,渐渐沿河铺满。因位于朝山街南头与文化西路交汇处,侯宪滨的大排档被戏称为“朝南大酒店”。

从晚8点到翌日凌晨4点,“朝南大酒店”的顾客络绎不绝。曾经有媒体蹲点发现:在某个周末夜晚,“朝南大酒店”的110张桌子平均翻台4次,卖出100箱啤酒和20桶扎啤,在周围停放的车辆首尾相连超过250米。相应的,厨师们要至少炒制1200道菜,奔走的员工使用15部对讲机传递信息。

这一组算不上严谨的数字,是侯宪滨大排档生意最直接的体现,也成为济南路边大排档“黄金时代”的特写。排档可大可小,可能单店独立,也可能聚集成街,可能隐匿于胡同小巷,也可能盘踞要道,可能有独门绝技的美味,也可能有一网打尽的小吃。这里仿佛是一个鱼龙混杂的江湖,各色人等懒散地坐在那儿,放松警惕、漫不经心,随着几杯扎啤下肚,待吃掉了二斤烤鱼撸掉几十只烤串之后,可能突然就成了莫逆兄弟或者红颜知己;身处江湖中,兵戎相见总是不够潇洒,只需一顿酒肉,一场谈笑,恩怨便有了分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