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 >

匿名作家计划就像隔着幕布倾听音乐(3)

2018-07-09 04:37:00 网络整理 阅读:113 评论:0

我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最近刚刚去世的菲利普·罗斯,这位作家如果大家不熟悉他的作品,今天听说这是一位非常重要的当代美国作家,很想拿一本他的书来看,你恰好看到了他一部晚近十年写的作品,你可能很失望,写得这么啰唆,很不怎么样。如果把名字隐去,你马上觉得这是什么烂书。如果我告诉你这是菲利普·罗斯,你会觉得,大师这么写肯定有深意。再内涵一点,他晚年作品陷入了困境,你可能反过来,凡是他晚年写的东西都不要看,甚至看之前就断定了他是不好的。对于市场来讲,对于评论者来讲这是很重要的依据,名字存在与否。

像这类盲评让我想起来喝酒,也有所谓的盲品。最有名的就是“1976年巴黎评判”。当年有一个英国酒商在巴黎开了一个葡萄酒商店,他想推广他新近发现的美国加州纳帕山谷的葡萄酒,他想了这一招,能不能把加州葡萄酒跟法国葡萄酒并列在一起,各挑10瓶,总共20瓶,把它们的招牌全隐去了,酒杯甚至是不透明的玻璃,隐藏酒色。纯粹靠气味、口感来确定什么酒最好。他找了一批法国酒圈内的名人,有的是餐厅的试酒师,有的是有名的酒评家等等,确实是专业人士。然后大家就来评。

匿名作家比赛,可能强调的是过去在不匿名状态下会忽略掉的东西

梁文道:评完之后,所有这些酒评家一开始都觉得必然是法国会大胜,不用说的。然后喝的时候还一边在说“你看这什么烂酒啊,一看就知道是加州酒”,喝另一杯“总算回到法国了”。其实说的全错了,说是烂酒的是法国名酒庄的出品,而认为总算让他有宾至如归感的那杯酒确实是加州葡萄酒。结果这次盲品出来的结果,在白葡萄酒、红葡萄酒各个领域里面都是加州葡萄酒胜出。当场那些酒评家就翻脸了,就说“不对不对,再来一次”。当然不能再来一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