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 >

匿名作家计划就像隔着幕布倾听音乐(4)

2018-07-09 04:37:00 网络整理 阅读:113 评论:0

结果这件事情变成一个很有名的事件,对我而言不只因为我爱吃爱喝所以特别清楚这件事的来龙去脉,而是因为它能说明很多评论的问题——很多时候我们评论依据的真的就是那个招牌。那个酒的酒标为什么重要?是因为它好像包含了一段历史,包含了一种特殊的风格、特殊的意义,我们在评论它的时候会依据它过往的表现,来看现在这款酒在它历年出的酒当中是什么位置。又透过这个酒,因为它是来自一片土地的,比如波尔多的还是勃艮第的,我们就会比较它跟同一个产区酒的分别。我们会知道谁是酿酒师,就会说这个酿酒师过去酿的酒跟这款酒有没有什么联系。我们这样来评论的话,整个后面的背景深度全出来了,所以知道名字是重要的。

但是盲品做的是什么呢?把所有这些评论家最擅长的入手点全都抽掉,全都拿掉。我不能再讨论这个酒庄历年表现怎么样,这个酒庄跟隔壁酒庄关系怎么样,这个酒庄今年的气候怎么样,我全部都不知道。我只能纯粹判断单纯作为一款酒,它的味道、它的气味、它的风格,完全讲酒自身。这种时候我们就会发现,也许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新人,假设是加州葡萄酒,我们觉得它很惊人、很出彩。

我想说的是,这种比较,可能匿名的时候的确好像比较公平,但同时也是隐藏掉了你评论其它东西的可能性,你着重的是文学或者要被评的这个东西的其它东西,比如说文字、风格、结构,比如我们做文本分析。但是那个作者的意图,所谓的历史背景、时代等等完全都不重要了。但是这些东西也许在另一种脉络底下,是我们做文学讨论的时候重要的东西,我自己会这么看,到底匿名作家的比赛是什么样的比赛,我们可能强调的是文学的某一个面向,这个面向很可能是过去在不匿名的状态下会忽略掉的东西。

一种可以被清晰辨认的风格,本身到底具不具备审美价值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