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 >

中国共享单车,无非是一场闹剧(4)

2018-08-03 03:46:19 网络整理 阅读:151 评论:0

(三)

在共享单车兴起之初,便有人质疑:“这是短时租赁还是共享经济?”

对于共享经济的定义是基于市场需求,存在个人物品使用权暂时转移的经济模式,其本质是整合线下闲置资源、提高物品利用率,同时获得一定的报酬。但现在多数走所谓“共享经济”模式的公司,实际上是公司生产物品并将其暂时使用权租售给用户,与短期租赁并无二样。

有学者提出共享经济应具有“初始产能过剩”的特点,而现实却是所谓的”共享经济“正疯狂的制造剩余。

中国共享单车,无非是一场闹剧(4)

但是正如雷军所言:“创业要大成,一定要找到能让猪飞上天的台风口。”当年共享经济正值风口浪尖,很多项目虽然干着短租经济的事,但只要披上“共享经济”的皮,就会相对轻易的受到投资者的青睐。前面所提及的共享雨伞、充电宝、汽车,甚至闻所未闻的共享玩具,洗衣机...套路万殊一辙。

简单分析其失败的原因,除了短租市场通常会遇到的问题之外,还包括这些方面:1.经营过度依赖社会人群的主观能动性,丢失损坏率太高。加之社会的征信体系暂且不完善,公民道德素质难以匹配其商业模式的要求,加速其衰败。2.相关法律法规空白,对于恶意损坏者的追查难度大、成本高。3.部分业务对市场需求预测失误,需求量很小。4.市场跟风投资过多,导致行业饱和,产品投入过剩。

(四)

21世纪伪共享的浪潮渐渐退去,留下数百亿入局资金的灰烬和严重的生产剩余。那么在这场看似“负和博弈“的闹剧中,究竟有没有赢家?

优选金融集团创始人张虎成曾分析称,ofo和摩拜背后的金主以背景深厚的美元基金为主,之所以敢下重金去投,是因为中国“共享经济”的噱头不小,能使投资人满意。基金投资的风险由投资者自己承担。即使亏损,管理人也能够给投资者一个交代:“你看我们投的项目多厉害,都是独角兽。” 然后他们收完管理费,拿完回扣,哪管洪水滔天?

这样的分析并无道理,基金经理除了管理费报酬,与项目负责人之间可能存在的私下“交易”也能使他们赚得盆满钵满。同时作为制造泡沫的早期入局者,只要“共享经济”天花乱坠的故事能够讲下去,融资轮次还在推进,不断还有资金入局,他们便能偷偷挖走“大楼”的根基,让后来者摔得粉身碎骨。

这次的风口还给许许多多生存困难的制造商带来了生机,大批的订单救活了不少实体企业。但造成的大量产能过剩只会加剧社会负担,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

当泡沫最终崩塌,被撼动的将是世界市场,尸横遍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