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3500年前辽西人已经开始种水稻(2)

2018-06-19 05:39:05 网络整理 阅读:141 评论:0

位于辽宁西部的阜新市紧靠内蒙古科尔沁沙地南缘,“多风少雨,十年九旱”是该地区气候的主要特点。然而这个干旱少雨的地方3500年前竟是“灌溉水渠纵横交错、稻浪翻滚”的地方……考古专家在该市的阜新..自治县务欢池镇发现了埋藏在地下的发达水渠,经研究发现,这里是我国北方较为完整的古代农田灌溉系统。

“至此,我国稻作农业向北传播的东、西两条北上路线已基本摸清。”阜新市博物馆馆长胡健告诉记者,东线从长江下游地区出发,沿海岸线和近海北上,在距今7400年至6400年的北辛文化时期到达连云港地区。在此后4000多年前的大汶口文化时期,稻作文化沿海岸线继续北上,到达山东日照、莒县及蓬莱一带。经过一个相当长时期的酝酿,稻作农业从胶东半岛经庙岛群岛抵达辽东半岛。传至辽东半岛的稻作农业,一部继续北上到达阜新地区;一部沿海岸线东进至朝鲜半岛,,继而南下至..列岛。

“最可能为灌溉稻田的水渠遗迹”

务欢池遗址是1991年6月在配合阜新闹德海输水管线工程沿线考古调查中发现的。经申报国家文物局批准,1992年4月9日至11月末,对遗址北部涉及输水管线施工段范围内的遗迹、遗物进行了抢救性发掘清理。经过勘查,遗址大体范围以务欢池镇县职高为中心,南至务欢池河,北至阜彰公路,东至程家屯,西到镇东大桥,覆盖面积达12万余平方米。遗址面积较大,但文化堆积薄而单一。

曾任辽宁省考古队队长,现任省考古学会理事、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学术..委员的辛岩对记者说,这次发掘共揭露出沟17条,加起来总长约245米。从已经揭露出的沟看,仅是其中的部分段落,纵横交错的沟仍向四周延伸。沟为人工挖修成上宽下窄、两壁斜直的倒梯形,沟底为平底。沟内淤满了淤土。沟内淤土,根据土质、土色划分堆积六层,分别为黑灰土、黄褐土、黑土、黄褐土、黄土、黄灰土。从其揭示出的沟宽窄、深度上看,可分大沟、中沟、小沟。它们又分东西、南北走向,纵横交错,相互连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