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谈谈《我是唱作人》里的唱作人们

2019-04-24 06:00:28 暂无 阅读:780 评论:0

引子

最初《我是唱作人》节目组的导演找到我的时候,说要做一档唱作人版的竞演综艺,请我去做评审,实名制投票的那种,每一期正片都邑显露出每个评审的微博ID以及投票选择。也就是说稍有失慎或者就会被粉丝找上门来问候,风险不小。但他们透露进展可以呈现出各行各业的通俗人和音乐行业从业者的概念辩说。尽管习惯在键盘上码字的我并不是那么习惯镜头,但思忖之下感觉这是个很有意思的事,就应了下来。

播出后也的确收到了一些粉丝的私信。其实剪出来的已经是我说话相对对照温柔的部门,一些对照尖利的指摘并没有显现在正片里,但照样被脑补出了好多寄义。

一、关于上半季的唱作人们

上半季的参演歌手有9人,8个首发离别是王源、热狗、曾轶可、毛不易、陈意涵、梁博、汪苏泷、高进,加上1个补位萨顶顶。以下分享一些我在现场的感触——首要环绕四个我相对对照有感想的选手,曾轶可、梁博、王源与高进。

谈谈《我是唱作人》里的唱作人们

关于曾轶可

——最擅于表达伶仃的创作者

看到名单时,我最等候也最担心的是曾轶可。

等候在于,我认识她的创作能力。她能写出美丽又不落俗的旋律,表达浪漫而又细腻的心绪。尤其是在摩登天空发的上一张专辑,又往自力音乐深处走了一步,艺术的视野愈发宽广。

担心在于,自她出道起,对她唱功的冷笑就没有住手过。从10年前快女的炎天陆续至今。她几乎没有列入过任何现场竞演型综艺。现在在一个有镌汰压力的节目,她是不是可以获得一定,我非常忧心。

但现场的曾轶可推翻了我之前对她现场的印象,也推翻了我对她音乐的印象。她是几场下来我认为作品最为精良的一位。正如已播出的两期里人人看到的,她试探出了本身唱歌的体式,比起以往大有提高。或者依然不是那么手艺化,但声音表达与她的音乐气势自成系统。

谈谈《我是唱作人》里的唱作人们

她如今喜欢用更为前卫、摇滚的体式去表达孤寂与阴郁中孤守的顽强。她的歌词意象美妙而诗意,她的旋律中听而不套路,是以要听懂她的作品并不难。她虚弱的声线与轰鸣的电吉他、合成器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关系,把痛苦的感触表达得如斯浪漫而清楚。《彩虹》也好,《蜚语》也好,归于一个大母题之下,都是在讲“边缘”这件事。每小我都怀孕处边缘的时刻、被曲解的时刻,曾轶可的音乐唱给每一个在人群落单的人,敷陈他们有同类依然在感同身受。

谈谈《我是唱作人》里的唱作人们

关于梁博

——苦守“乐队精神”的匠人

看到名单时最看好的是就热狗和梁博。两人除了创作上的积淀与粘稠的小我特色之外,现场的能力也毋庸置疑。以我对《歌手》等节目的视察,现场能力将会是决意竞演投票的一个要害身分。他们有着显而易见的优势。

个中梁博最大的优势在于对音乐的整体把控。他不是把歌曲写出来罢了,而是用编曲与词曲共生的角度在构建音乐。

现场的不少评审是最“怕”梁博的。因为他每一次表演都要求用本身的乐队,所以每次他的表演,转场搬乐器接线至少要捣鼓上半个小时,我们就在那干坐着。但他历久沉浸于乐队之中的经验,给了他的音乐一种国内唱作人身上可贵的大局观。除了用旋律和歌词讲故事之外,他还擅长用各类乐器讲故事,去以分歧条理的音色搭建出一个感性空间。这种大局观在90年月玩乐队的摇滚青年身上很常见,他们谋求乐器,彼此合营,玩出音乐的或者性。但跟着摇滚在国内的退热,这种风气也逐渐被主流边缘化。但梁博身上却依然带着这股心气。或许这也是他的音乐中常让人感觉“丰年代感”的原因。在现场听他和他的乐队,默契而丰满的音乐举止实在是一种享受,享受到你甚至会忽略他歌词的“拙”。这种“拙”在我这里大大影响了他作品的传染力。

换句话说,梁博得于音乐,失于文本。但风行音乐有一大部门应归于说话的艺术。

谈谈《我是唱作人》里的唱作人们

关于王源

——冲破流量标签的少年心气

王源是看完节目最让我变更的一个。

其时在名单里看到王源的名字时,我感应很疑心。王源在大多数人心里一向是一个年青年头流量偶像的定位。公共甚至很少有人知道他还写歌。对于一个考验唱作能力的舞台而言,王源是不是有充沛的创作贮备与现场表演实力,来与诸位前辈竞争,我实在持猜忌立场。

录制第一期的时候我印象极深,我们在闷热的棚里坐了一个多小时,导演终于说要起头了。一上来大屏幕就敷陈我们,王源选择了热狗作为Battle对象。全场都炸了。

王源打热狗,在一样人听来的确就是蚍蜉撼大树。热狗在乐迷心里那就是纵横江湖数十载的先生傅,发过几百首歌演过几千场舞台,王源哪里是敌手。

就地有好多笑声。有人是冷笑他不自知,有人是抱着看热闹的心态。但后来我们商议下来人人用的最多的词是“有种”。但都统一摆出了一副“看好戏”的姿态。

王源第一期的作品《随想》和我想象中不太一般。原认为他会写一首大风行,但这首歌的旋律并没有走向流俗的偏向,写得很难,很率性,音域跨度很大,情绪激烈,固然还属于风行领域,却有隐约的自力气质。我看过一个心理学专业的同伙剖析说,王源以内倾感情为主导,外向直觉为感知。就我小我体味,王源的歌曲表达直接,然则着重于感性与直觉,是以他写的旋律没让我感应匠气、套路化,而是有他本身的气势在。

谈谈《我是唱作人》里的唱作人们

连系对王源过往作品的认识,我曾说过,“王源的作品大多很悲痛”,与他本人外在的小太阳般的形象有着强烈的反差感。这种辩说感引起了我的乐趣。因为他是为了本身在表达,而不是为了迎合公共在表达。这个创作的容身点很主要。

但第一期我照样投给了热狗。我喜欢他连系草东没有派对的作品来谈Hip-hop圈怪象的实际眷注,与毋庸置疑的现场怂恿力。但王源的作品在当期所有作品中绝对是中游以上。

我其时掰着手指算了算,若是王源对到其他人,我投他的概率照样有的。不知道他为什么要选热狗。

谈谈《我是唱作人》里的唱作人们

究竟他第二期又选了热狗。我们第一回响是,这孩子真不怕输。

我们在录制的时候不知道赛制,也看不到真人秀环节。因为导演组进展我们可以阻隔一切感情身分,纯以现场示意来判断。我们其时都感觉王源输定了。

热狗第二期的作品《失眠是一种病》是他少有的抒情气势,有细腻的合成器与悦耳的键盘Hook,和听感很高级的lay back,完成度很高。我其时并不感觉王源有胜算。

但我怎么也没想到王源会想到拿Hip-hop来对战Hip-hop——并且对战的照样Hip-hop大神级前辈。

现场根基我四周的人都是张着嘴听完的。王源像是一个被“乖乖牌”和“流量偶像”标签捆缚了太久的个别,倏忽用音乐找到了出口,就毫无所惧的迸射出所有的能量。受限于万事需要战战兢兢的公共审美,我们的流量偶像根基都被磨成了一个个无暇的化身,礼貌,谦逊,工致。但《吆不到台》里的他倒是张狂的、强硬的、激越的。他没有选择停在某个舒适区,而是用代表他出生地的重庆话Rap接上了GAI打开的川渝Hip-hop线路。川渝Hip-hop代表的是市井、是布衣、是底层络续强壮向上的生命力。这种表达赶上了背城借一的王源之后,近乎本能式的表达带来了手艺所不克达到的直接触感。

能够说两场之后,他浮现出的那种属于年青年头人才有的少年心气实在让我另眼相看。他不只是玩玩罢了,而是真的想做出本身的音乐。Respect。

谈谈《我是唱作人》里的唱作人们

关于高进

——“公共”不是原罪,“只迎合公共”才是

高进这小我很有意思。他上台的时候喜欢笑着和人人说,本身没粉丝。他的作品,无论是第一场写的哈尔滨,照样第二场写的西东,都和你对他以往认知的那些《我们纷歧样》、《刚好碰见你》等等没有素质上的分歧——他遴选那些公共最熟悉的旋律套路写出公共最耳熟能详易于接管的歌曲,这也是为什么他的作品会让人感应“俗”,因为他从未想到去做那么一点受众已有审美之外的测验。

他认为公共对他有私见,但问题是,我们对他这小我知之甚少,我们对他所有的印象、所有的评价都基于作品而来,理应甚是公允。他作品好,人人就会感觉他好。作品做成如许,人人对他有见解,他却感觉本身被私见绑架,实属想多了。反思本身的歌为什么会写的那么无聊、听到前就能猜到后让人了无兴致,才是他更主要的功课。

正如我之前所说的,“所有的风行音乐其实都应该是熟悉感和生疏感的连系,所谓‘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满是熟悉感,那这首歌就是一首土俗copycat毫无意义。满是生疏感,则是前锋实验音乐,属于索求范畴,不在风行文化领域之内。风行艺术家最主要的功课就是把握‘易感’与‘前锋’的标准。”

迎接对号入座。

二、关于唱作人们想扯掉的“标签”

节目中好多人在说“扯掉标签”。但真正“扯掉标签”,是要靠与公共固有认知中完全分歧的作为来推翻固有印象。其实前文提到的王源是个很好的例子。

从王源的作品,和他两期的示意中,能够听出他对各类气势的涉猎欲望。能够说他还处在络续测验、络续“玩”音乐的状况中。尽管制品还不那么成熟,然则有意思,有立场。

他年少成名,本年不到20岁。他早早身处娱乐工业顶端,外在越是炽烈的万人敬仰,内涵则越是伶仃到无人能知。早早踏入复杂世界的他背负的挣扎远多过一样人,这些器材都成为了他创作的养分。音告成了他表达的出口。

谈谈《我是唱作人》里的唱作人们

他有一颗敏感的心,说的器材也是他这个年数的感悟——你能够听出他还不接管这个世界的现有划定,还处在强烈的抵触与迷惘之中,进展打破这一切,进展获得自由。这就是我们在他这个年数时最直接的设法,每小我的人生都有过如许的阶段,他表达得很真实。

2019年,流量偶像们纷纷向作品转型,盼望扯掉固有标签。但这个行为不克单单停留在口耳宣说之上,而是需要实际动作的撑持。看得出来,王源正在起劲。固然他如今的作品还算不上成熟,但创作起点朴拙、言之有物是一个好的起头。若是他还进展本身在音乐上更深一步,就不要困守在亨衢风行的框框中,除了络续测验新的气势之外,我还进展他能与加倍小众、前锋的音乐人交流、合作。那会比通俗的风行音乐人加倍拓宽他在音乐上的视野,找到更多表达的兵器。

三、关于唱作人的“小众”与“公共”之争

《我是唱作人》节目组选择的声威呈现出了一种“小众”、“气势化”唱作人,与“公共”、“风行化”唱作人的匹敌。

但好多时候这个问题被搅浑了。“小众”和“公共”不该是受众上的界说。好多“小众音乐”的听众要远多于“公共音乐”。甚至我们的时代在越来越倾向于存眷、挖掘“小众”音乐、“小众”歌手。因为公共,尤其是正在成长的青年群体,在聆听音乐时加倍留意自我、奇特、私人感共识,是以不少对峙自我气势的“小众”歌手拥趸无数,而不少迎合市场咀嚼的“公共”歌手无人知晓。

“小众”其实该当指向的是创作落点问题——小众音乐指向的是“自力音乐”,表达只为了完成本身的艺术追求,而不是迎合公共的等候。

“公共”则相反。他们为了市场做音乐,为了让人单曲轮回做音乐。但他们的影响力正在慢慢失却。

因为“小众”带来的私人感共识因其奇特而珍贵,而只落点于“公共”音乐因其迎合而具有很强的可替代性,千人一面之下记不住几张脸孔。

于是我们会发现,做公共音乐的高进,其实没几多人知道。我们对谁写出了如许的歌毫无乐趣。

而拥趸无数的大流量王源,做音乐的立场倒很像一位追求自我艺术实现的小众歌手。这也是他在节目中令人变更的要害。

“公共”与“小众”的均衡落点在于“真实感”,即音乐可否在适可而止的“特别”与“共识”中让听众感触到真实的情绪。

好多创作者并非能力不敷,而是意识有别。但做音乐,意识比能力更主要。

THE EN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