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乡村振兴如何注入金融活水(5)

2018-08-14 20:19:45 网络整理 阅读:160 评论:0

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贾康表示,既要有雪中送炭的政策性金融体系,也要有锦上添花的商业性金融体系。他认为,二者应一起纳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系统工程,在可以预见的很长历史时期内,中国金融方面的双轨制无法消除而是应该正确地构建和合理掌握。

李建英表示,金融要配合财政涉农资金,发挥政策导向的公共属性,加强财政涉农资金与金融相互衔接、联动整合,例如政府与社会资本结合的PPP模式,引导性基金、农业发展基金这些财政资金金融化运作,进入农业链中;通过购买保险服务,政策性担保,融资租赁手段配置财政的支农资金,发挥财政资金引领带动和金融的精准杠杆效应,促进财政、产业、金融政策协同发力;通过补贴政策与金融工具结合使用,构建涉农信贷周转,贷款贴息、农业保险风险等风险补偿机制,提升金融机构涉农信贷的积极性,提高金融机构进入的精准性、指向性和时效性。

“目前我国农业正由传统向现代转型阶段,在政策的制订上,要先编制区域规划,具有前瞻性、系统性,成为行动的引领。各地要根据实际情况,找出区域优势,围绕农业的区域特色产业,打造亮点。无论哪一任领导就任,都按这个总体规划不断做精做深,打造好品牌,产业政策发展才具有可持续性。金融机构才知道去投什么,做起来才不会缩手缩脚的。”李建英对记者说。

金融机构要发挥市场机制,依托农业价值链融资是一个好办法,对产业起到引导、约束、杠杆作用。围绕农业向绿色低碳化发展,引导农业生产从单纯地追求数量,转变为追求资源友好型、绿色低碳型,有针对性地提供相应的融资产品,不断扩大需求。财政资金要以大带小,把小农户纳入到产业链之中,对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起到很大作用。要立足于提升农产品价值,提高产业链中各环节的衔接能力,特别是产业链后端的农产品精深加工、形成市场运作合力。目前,产业投资过多地淤堵于生产前端,产业链短,造成初级产品过剩,浪费了大量农业资源,也使得金融投资效率低下、风险增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