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李迅雷:授人以渔还是授人以鱼——基建投资的前世今生(7)

2018-08-15 01:11:22 网络整理 阅读:101 评论:0

我们曾统计过高铁沿线城市的人口变化和GDP增速,从高铁开通前后做比较,发现大部分三四线城市都出现了“人口相对减少”和“GDP增速相对下降”的现象。这还不是问题所在,毕竟人口集聚是大趋势;核心问题是公路的相对过剩,大量投入加重了政府和企业的债务压力。

在古代,由于科技不发达,自然是鱼多渔具少,可以大力捕捞,因此主张“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2000年之前,国内的基础设施属于短板,需要大力发展,也确实需要“授人以渔”。

如今,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基础设施建设已经突飞猛进了20多年,也就是说,“渔具”多了,鱼少了,就如时下的近海,由于过度捕捞,海洋资源大幅下降。所以,授人以渔的前提是要协调好“渔”与“鱼”之间的匹配关系。在产能过剩的情况下,或者压缩产能,减少支出,或者增加居民收入,增加有效需求。

减税的实质就是“授人以鱼”!

从当前实际情况看,消费增速在持续下降,居民因房地产加杠杆,杠杆率水平接近50%,使得消费能力进一步下降;同时,财税改革滞后,使得基尼系数从2016年以来持续上升,对消费增长也构成了一定的抑制。

前段时间,出现“违法违规生产疫苗”、黑龙江推迟发放养老金等事件,看似不相关,实际上折射出财政在社会事业支出上的短板,故我们认为,补短板应该补在这些地方,提供财力的保障,更应该用于民生领域,如加大对于医疗卫生、教育和社保等方面的投入。

此外,在考虑财政政策支出端的同时,还需要关注的是财政政策收入端,因此社会共同呼吁的减税是合理的,即“授人以鱼”。过去,我们过于强调“授人以渔”,大搞铁公基,鼓励创业,但铁公基会过剩,创业有风险。

如果能够减少纯粹以稳增长为目的的财政支出,或者通过精简冗员、节省费用来减少不必要的政府行政支出,同时又通过减税和税改来增加居民收入,缩小贫富差距,则经济增长质量将明显提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