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一波三折终上市 深扒小米这八年的“生意经”(2)

2018-07-01 16:22:48 网络整理 阅读:181 评论:0

随后,苹果高度集中研发了4款产品,最终诞生出了改变世界的iPhone。

雷军非常认同乔布斯的理论。他抛弃了市场上成熟的「机海」战术,试图用专注且极致的产品征服用户,这也使得小米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没有太多的产品线,让团队有充足的时间来围绕着一款手机做文章。

2011年9月5日,小米手机正式开放网络预订,34个小时预订了30万部。

毫无疑问,小米第一代手机的问世,形成了爆炸性的口碑效应。可是,当大家把巴掌都拍红了之后,却尴尬的发现:小米手机这么好,可为什么总是缺货买不到呢?

对此,雷军曾经有一个很自豪的解释:前10万台手机下订只用了半个小时。之后,我们提醒客户,两个月之后才能发货,还需要吗?之后的10个小时又有10万订货,然后我们说12月份才能给你,还要吗?后面的10个小时,又有10万订货。

这段话或许有些绕,那么我们可以翻开小米的IPO招股书,里面有更清晰的注释。一方面,用抢购的方式来保持品牌热度,制造互联网上的..话题;另一方面,则是小米「轻资产」零库存模式的延续,不需要大量备货,没有库存压力。

电子产业有一个著名的「摩尔定律」,指的是IC上可容纳的晶体管数目,约每隔18个月便会增加一倍,性能也将提升一倍。基于这一定律,人们发现了「微处理器的性能每隔18个月提高一倍,而价格下降一倍」的市场规律。

小米很聪明的利用了摩尔定律,让新款手机采用最高端的元器件,只卖1999元打响名声。因为电子产品市场行情变化很快,每个季度元器件都会降价,成本就逐渐降下来了;而小米销量一旦增大,采购价格也会降低,成本也随之降低。由此,因「饥饿..」而闻名的小米获得了双重的成本下降,自然就能把低价策略的损失弥补回来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