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姜超:货币松了钱却少了,放水为何难出银行间?(2)

2018-07-06 01:31:04 网络整理 阅读:142 评论:0

信用整体收缩,究竟谁最受伤?今年以来非金融企业的总存款、尤其是活期存款出现大幅下降,企业部门受到信用收缩影响是最明显的。从企业类别看,本轮非标融资收缩比较明显,而依赖非标融资较多的还是房地产企业和地方融资..,受到信用收缩的冲击也会更大一些;在相同行业内部,中小型企业、尤其是民营类企业受到的冲击更大;此外,从信用等级来看,中低信用等级的企业受到融资约束更明显。

货币结构宽松,长痛还是短痛?在信用事件频发、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背景下,近期对于货币政策宽松、监管政策放松的呼声越来越高了起来。根据我们前面的分析,信用收缩、货币低增主要原因是监管政策收紧,而仅仅放松货币政策对于缓解信用风险和融资压力帮助不会太大。那么究竟应不应该放松监管政策呢?从长期经济和金融健康发展的角度来看,17年以来金融监管收紧的一大目的是建立符合市场化方向的监管规则,弥补之前监管领域的空白和漏洞,是不应该放松的!但是如果要坚持改革、整治金融乱象、建立新规则,就要经历阵痛,所以归根到底仍是长痛和短痛的选择问题。近期,货币政策从实施和表态上都有进一步的边际放松,且更多出台一些结构性的宽松政策。但是这种结构性的宽松能否避免流动性进入房地产或融资..,金融严监管政策是否会因受到信用和经济压力而有结构性的调整,其实当前还存在很大不确定性。长痛还是短痛,这的确是一个问题!

1、监管政策落地,货币逐步宽松

本轮国内调控和监管政策收紧开始于2016年下半年。前几年中国房地产泡沫不断膨胀,金融业也连续多年大繁荣,金融、地产盘根错节,整体经济的系统性风险飙升至高位。在宏观经济增速逐渐稳定的背景下,2016年10月政治局会议提出“注重抑制资产泡沫和防范经济金融风险”,宏观政策开始收紧。中国央行统筹下的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逐渐成为深刻影响金融、经济领域的双支柱调控框架,但是在具体落实节奏和强度上又有些细微差别。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