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扩容3倍!A股的增量资金来了……

2019-08-25 21:21:38 暂无 阅读:1654 评论:0

8月24日凌晨,富时罗素发布其旗舰指数全球股票指数系列的9月季度调整究竟,将A股的纳入因子由 5%大幅提拔至15%。

此次调整究竟将于9月23日开盘前正式生效。其第一批纳入A股,5%因子权重,已按规划在6月完成。富时罗素是继MSCI之后第二个将A股纳入其成分的全球指数。

此次富时罗素洋指数的纳入因子提拔,将给A股带来300亿元的增量资金,这些资金将在九月底不计成内陆被动“买买买”。

在上周五的文章《满屏焦点资产,这一幕似曾了解……》中,球球提到了焦点资产在曩昔三年示意远超大盘的原因之一就是外资的话语权逐渐增加。

介于篇幅的关系,上一篇没有具体睁开说,今天周末再具体聊一聊外资对A股的影响及我们应该若何应对。

一、这几年外资究竟进来了几多?

凭据央行流露的最新数据,截止2019H1境外机构持有A股总规模1.65万亿人民币,占A股总市值2.82%。再看下图数据转变会发现,外资持股在A股的持股大体上泾渭分明地分为两个阶段:17年之前几乎连结不变(市值更改首要是市场波动),17年之后持股数额慢慢攀升。

扩容3倍!A股的增量资金来了……

二、已经持续流入两三年,将来外资流入还有多大空间?

凭据外汇治理局在3月发布的《2018年中国国际收支申报》,截止18年岁尾,美国外资持股占美国股市总份额的15%,..占比为高达30%,巴西占比为21%,韩国为33%,而我国的外资持股占比仅为 2 82%,不光远低于..和美国等蓬勃国度,还低于韩国和巴西等新兴市场国度,A股在全球市场中仍处于大幅低配的状况。

所以,A股的外资订价权影响将会是一股确定的历久力量,如今仅仅是在起步阶段罢了。

从我国的政策转变来看,也是相符这一判断的。本年以来,我国资源市场对外的金融开放周全提速,已经实施了包罗QFII扩容,放宽外资银行、券商准入在内的诸多办法。

三、搞懂外资的选股“偏好”

多人数眼里,外资只爱买A股里业绩“稳如狗”的消费白马。然则当我们真正去认识外资的持股转变后,发现了纷歧样的事实:外资在分歧时期离别偏重持有过金融、消费与科技,要害照样看业绩。

1. 05-09年QFII重仓股中金融地产的市值占比从最低的8%上升到09年的60%,原因是金融股业绩增速显着高于同期悉数A股剔除金融的利润增速。

2. 12年后QFII持股中消费股的市值占比从2012年的23%上升到2017年最高的53%,这是因为11年后政策一向在强调增强“内需”,政策支撑下消费股的业绩确定性更强。

3.17年则是以电子为代表的科技股受到了外资青睐。17年陆股通北上资金流入A股约2000亿元,个中电子行业净流入约300亿元,排名第二。个中中外资流入最大的三支个股离别为海康威视(002415)(220亿)、京东方(17亿)与富家激光(002008)(12亿),三者配合的特点就是昔时业绩暴涨,远超悉数A股的平均增速。

从市场上看,A股从16年起头气势倾向价格,而且16年至今边际资金只有外资,看似是因为外资偏好消费白马,所以消费白马涨得好,但这个逻辑并“老是”不成立。

参考中国..和韩国的经验,外资其实买的则是具备本地特色的焦点资产,不是消费白马。外资在..买买买的是半导体行业,持股占比达到了45%。而在韩国,外资买买买的则是电子行业,持股占比达到了39%。

外资设置A股留意业绩的一个另一个佐证就是,抛开外资内行业设置偏好等方面有差别,在股票质地上遍及偏好高ROE。

扩容3倍!A股的增量资金来了……

放眼将来,外资流入仍是大趋势长逻辑,但我们不该该将视野局限在消费白马身上,只要上市公司业绩示意优异,可以成为国内特色的“焦点资产”,都有机会获得外资的偏好。

最后再简洁说一说上周五出来的一则政策性新闻,上周五证监会正式发布关于就《上市公司分拆所属子公司境内上市试点多数划定》的公开收罗定见稿。这个政策对照复杂,一样投资者或者没太注重到。

这个政策说是说的是能够让一些上市公司把相符上市前提的子公司能够再拿出来分拆上市。

这其实是陪伴着科创板而来的一个政策,科创板刚推出时,证监会发布的科创板相关政策里就提到了上市公司达到必然前提能够分拆子公司到科创板上市。在科创板平稳起步后,证监会正式发布分拆上市 的正式定见稿,填补此前分拆上市的轨制空白。

据不完全统计,截止今朝已有9家A股公司在各个渠道(通知,调研,互动..信息等)明确亮相将分拆子公司于科创板上市。这9家公司离别是:深康佳A、东港股份(002117)、首航节能(002665)、乐普医疗(300003)、上海电气(601727)、金固股份(002488)、力帆股份(601777)、岭南股份、西部材料(002149)。

因为当前科创板的高估值状况,这些公司在短期内都有必然的“炒作”或者,但久远来看,投资价格并不清楚,最好少碰为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