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

“有特色”“高水平”辨析(5)

2018-06-05 06:21:56 网络整理 阅读:196 评论:0

二是在评价体系优化中促进两者结合。有特色和高水平只有相互结合,两者才能显出各自的优势,而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我们在评价体系上做文章。因为评价体系体现着对办学行为规范、资源配置、成果影响测定、老师工作绩效等方面的认定。我们要打破过去相对固化的评价指标体系,将有特色与高水平合为一体进行综合评价。这包括如何对高水平成果进行评价,过去我们往往依靠申请项目的等级、项目资金数、发表论文的数量和等级,应当说,这些评价不是说完全没有意义,但可能却忽略一个最为重要的指标,就是服务社会、解决现实问题的显示度,忽略了某一成果的特色效应。如一个是省级50万的项目,另一个是获得国家级500万的项目,当我们最后对他们进行测评时,不能被两者的等级指标所影响,而要看两者的性价比,或许前一项聚焦问题更强,更具实际价值,更有特色,此时就需要我们进行评价导向的调整,要真正使有特色高水平相结合进入到评价核心权重中。在现实中,我们看到一些学者,甚至一些知名的学者,不愿意申报项目,不愿意接受项目评估之类活动,这恐怕与我们评价体系的相对固化不无关系。优化评价体系是指要构建一个开放的、综合的、动态的评价系统,将有特色与高水平的结合放到评价体系的核心地位,并通过一系列的大数据分析应用,找到真正实现两者结合的共同点。在这个工作上,形成健全的评价体制并及时指导学校的各项工作。

三是把人格培育作为两者结合的出发点和归宿。人格培育是教育之神圣和伟大的主要体现。北大老校长蔡元培就曾深刻指出:“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客观地说,现在一些学校也承认高水平与有特色相结合的重要性,但其理解的结合是一种机械的见物不见人的结合,对人才培养的考核还是以学生的分数、获奖等外在指标为主,而恰恰忽略了人格培育这一最为重要的内容。因为人格培育是最不好用功利性数字去测评的。大学需要跟踪社会变化,需要高度关注就业形势,但大学绝不应是职业技能训练场。大学不是为高水平而高水平,为有特色而有特色,大学应当是人格教育的神圣殿堂。大学所做的一切应当是给学生以家国情怀的养成、美好人生的启迪、坚强精神意志的铸造、高水平知识文化的传承,等等。青年健全人格的塑造离不开教师优秀人格的积淀。....指出,老师的人格力量和人格魅力是成功教育的重要条件。总而言之,当我们真正实现培育健全人格的这一根本目标时,高水平和有特色的任务才能算基本完成。

(作者:夏文斌,系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石河子大学党委书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