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从粗糙到精美,人民币发展历程(5)

2018-09-18 01:38:22 网络整理 阅读:104 评论:0

这也导致第一套人民币面额众多、版别复杂,从1元到5万元共计12种面额,57种底版,62种版别,5万元也是人民币史上币值最大的一种。这里面既有延安光华印刷厂用羊皮革、蜂蜜、麻纸粗制的5元“水牛券”;也有沈阳造币厂用苏联进口五星线水印纸精美印刷的200元“排云殿券”。

第一套人民币的精心设计和粗放生产的落差,反而诞生了许多稀罕货:当年1万元的“牧马图”和“骆驼队”等12种面额钞票被收藏界称为“十二珍品”,价格高的离奇,2011年在上海建国宾馆举办的上海泓盛秋拍中,单张高品质的“牧马图”一万元券被拍得460万元,堪称“中国纸币之王”。

这种价格高昂的收藏品必然会引来造假者,但对第一套人民币最疯狂的造假并不是现在。

1949年6月,刚刚解放的上海就出现了通货膨胀,一枚银元由原来兑换人民币600元,飙升至1800元。后来在军法处长瞿道文的侦查下,破获了由敌特分子艾中孚、周月英组织的假币案,造假金额高达1.6亿元。这是人民币与假币战争的开端,这场矛与盾的对决,要等到70年后,才能决出胜负。

第一套人民币自娘胎里就带着战时性、过渡性,董必武在1947年12月给中央的报告中就提到“这是一种暂时过渡的货币,发行必然是带有适应战争需要的性质,本位值不能定,票面太大,均与永久通用货币不适。这说明我们将来要发行的纸币,在货币史上还是一个闺位,还要准备下一次的币制改革。”

不过这套过渡性质的人民币,统一了全国货币市场,结束了中国近百年混乱的货币流通历史,在建国初期经济恢复时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历史作用。但由于先天不足,使得它发行流通的时间只有短短几年,早早的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2.苏联代印刷的第二套人民币

在上海经济战争中,关闭上海证券交易中心,是党内第一算盘陈云下的命令。陈云和华东军管会,面对纱布和粮食价格的疯涨,不得已才痛下此杀手。当然,代价也是巨大的,上海就此告别金融市场,证券交易所再次回到这里,已经是41年之后的事情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