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林则徐的名臣之路(3)

2018-10-02 13:56:33 网络整理 阅读:200 评论:0

林则徐的名臣之路(3)

虎门销烟

接下来就是林则徐的人生..——虎门禁烟。元明清三代,中国对外贸易一直保持着极高的顺差,到清代中叶的时候,中国民间积累了巨额的货币与实物财产,便成为当时世界第一强国——英国倾销工业产品套取贵重金属货币的主要目标。中国几百年来积累的纹银、西班牙银元和墨西哥鹰洋,如珠江洪流般涌出国门。这种局面对大清国最直接的经济影响就是“银价暴涨”和“银贵钱贱”,用今天的话讲,就是鸦片走私让大清国同时发生了严重的白银“通货紧缩”和铜币“通货膨胀”,连带的恶性影响内容繁杂,就不列举了。

以上种种危害,林则徐在厦门任海防同知书记时已有所了解,但当时走私鸦片数量还不算太多,之后鸦片走私发展到每年三万余箱,不断掏空中国的财源。只是,朝廷之中有关严厉禁烟与有限禁烟的争论已经进行了二三十年,双方争执不下。道光十八年(1838年)六月,林则徐的朋友,鸿胪寺卿黄爵滋上书奏请“厉禁鸦片,严塞漏厄”,并奏陈“禁烟方策六条”。十月,林则徐再次上奏主张严禁鸦片,这才有了他的那段“鸦片流毒于天下,则为害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的名言。

就在当下,有一些私议,认为鸦片战争的起因是西方列强要求大清国“改革开放”,然大清国见事不明,未能早开放早受益。我从来不认为林则徐是个思想保守的封建官员,他应该是中国当时少有的具有世界眼光的有识之士,正因为他认清了鸦片走私是贸易战中的“致命武器”这一点,才会在广州动用激烈的禁烟手段。因此,如果将“虎门销烟”仅仅理解为一场禁毒引发的战争,或是当成西方列强寻求中国开放贸易的“正常要求”,便是一种狭隘的虚无主义历史观。

林则徐的名臣之路(3)

此刻我站在虎门炮台上,尝试体会林则徐当年的心情和想法。他被道光皇帝任命为钦差大臣,离京前探望生病的老师沈维鐈时说:“死生命也,成败天也。苟利社稷,敢不竭股肱以为门墙辱?”这是师门私语,有孔夫子“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悲壮。而他充军伊犁前所作《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诗中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则应该是回顾他站立虎门炮台,眼望穿鼻洋时“天生我才必有用”的豪迈和“黄龙未饮心徒赤”的刻骨忧思。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