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而今识尽愁滋味

2018-08-19 08:29:40 网络整理 阅读:80 评论:0

而今识尽愁滋味

■林英男 平沙集

■杨小彦(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副院长)

认识林英男,对于我这个美术学院的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当年的康乐园是我学习油画写生的美丽所在,更是我获取各种书籍的重要来源。至今我也不知何故,林英男总能弄到很多书,当然是那时渴望阅读的西方哲学、心理学、文学,有佛洛伊德、容格、萨特、加缪,都是吓死人的大家。书是竖排的,为..出版的“新潮文库”之系列。总之,他有多少,我就几乎读多少。更有意思的是,由他开始而认识他的同学,常常在康乐园聚会,高谈阔论,指天道地,评论千古,好一番书生意气,气宇轩昂。

熟悉了,自然聊天,听林英男讲中文系的师长,讲他所理解的中国旧学,更讨论西方哲学,从休谟到黑格尔,再到科学哲学。在我印象中,他不只对哲学感兴趣,对写作更有热情,像是有领导群伦的那种才俊,总想担当一些什么。当时印象最深的是听他讲老庄。今天阅读他的《平沙集》,其中一些读书笔记,所谈正是当年所思,让我读了,不禁有了多年难得的浮想。

其实,我真正与林英男密切交往是在大学毕业以后。他分配到了一家公司,公司给他一套小房子住,离我住处颇近,在广州大德路的一条小巷子里,是一栋颇为陈旧的木头房子。卧室在二楼,我们常从狭窄的木楼梯走上去,咯吱吱地响个不停,上到二楼,踩在木地板上,用力稍大,同样也会有咯吱声。晚上我常常去他的小房子,就着昏黄的灯光,不间断地窃窃私语,也不知哪来的兴致,而且,谈的竟都是些伟大到不可思议的问题,从哲学的“本质观”到老庄的“时空观”,再到休谟的“不可知论”、黑格尔的“辩证法”,然后滑到了科学哲学的“证伪主义”。证据之一是1983年我们的一次联手写作,也是至今唯一的一次,是一篇批驳当年某著名学者关于“绘画起源于抽象”的一篇论文。文章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属于纯哲学分析,全由林英男撰写,第二和第三部分涉及到绘画问题,则由我来完成。文章完成后我交给了我日后的导师迟轲,他马上送到中央美术学院学刊《美术研究》上发表。林英男不是美术界中人,所以不知道此文发表时的影响。这是我第一次进入美术理论界的文章,算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第一次尝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