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艺展中国本期专访》丁晖明绘画作品展(2)

2018-08-19 13:30:21 网络整理 阅读:137 评论:0

“中华大地,无山不美,无水不秀。 ”黄宾虹说:“学画者师今人不若师古人,师古人不若师造化。” [2] 他认为绘画史上真正的大家,是在师造化的过程中得以修正而成的,而地域因素又对画家风格的形成给予重要影响。他说:“要之大家杰出,诣臻神妙,多师造化,几于化工。其最著者,如荆浩之写太行山,董源之写江南山,米元章写京口江山,黄子久写海虞山水,诸如此类,又因其所居之地,朝夕目睹,各有不同,一一施之于笔墨。” [3] 他又引黄公望《写山水诀》一文说:“师造化者,黄子久谓,皮袋中置描笔在内,或于好景处,见树有怪异,但当模写记之。李成、郭熙,皆用此法。古人云‘天开图画’者是也。” [4] 他认为明清以来近三百年“四王”一系山水画的苍白柔弱无生气,不仅是技法问题,最主要的原因是丢弃了唐代张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传统,徒事临摹,只知“师古人,不知师造化,终无以得山川之灵秀也。”他谆谆教诲弟子:“中国古代优秀的画家,都是能够深切地去体验大自然的。徒画临摹,得不到自然的要领和奥秘,也就限制了自己的创造性。事事依人作嫁,那便没有自己的见解了。” [5]

《艺展中国本期专访》丁晖明绘画作品展(2)

《米脂印象之二》44X40.8cm

在20世纪中国画诸大家中,黄宾虹是师造化的典范。他一生九上黄山,五上九华山,四登岱岳,登临天台、庐山、武夷、峨眉、青城、衡山,泛舟长江、洞庭、太湖、漓江,足迹遍齐、鲁、燕、赵、闽、浙、滇、粤、巴、蜀。特别是1931年,游浙南雁荡山旬余;1932至1933年,居游四川一年;1935年,继1928年之后第二次赴桂林讲学游览。这些都是对他的艺术创作形成了决定性影响的壮游。黄宾虹自述:“甲戌、乙亥、丙子三年中,游蜀、粤归,得写画稿千余纸,观故宫名画,寒暑无间,数以万计,因采各家所长,出以己意,昕夕点染。”又说:“自清叔季,旅食沪上,欧美人出其雄资,搜罗唐宋古画,四方至者真赝杂出,得以甄别、选录、临摹……参悟笔墨,既师古人,兼师造化。因游粤、桂、荆楚、齐、晋、燕、赵、川蜀诸山水,手挥目送,未尝一日间断也。” [6] 通过师造化活动中不间断的持续探索,黄宾虹把师古人与师造化互为契合,写生忆绘,积稿盈万,不仅成就了他卓然独立的山水画艺术,而且开拓了中国画的创新求变之路,重建了中国画“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学术架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