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让世界理解改革开放的中国(见证·改革开放40年(18))(2)

2018-09-05 05:56:00 网络整理 阅读:201 评论:0

让世界理解改革开放的中国(见证·改革开放40年(18))(2)

2013年1月18日,《..时代》中文版首发式在北京三联书店举行。中新社发

让世界理解改革开放的中国(见证·改革开放40年(18))(2)

见证中国改革开放40年40人》商务印书馆2018年第一版

1979年1月,华盛顿美国国家美术馆里,一场庆祝中美两国正式建交的招待酒会正在举行。中国领导人..于现场发表演讲,距离他不远处,站着一位斯斯文文的美国学者,正安静地聆听他的发言。这人就是美国哈佛大学学者傅高义。在傅高义的生命里,这是在物理空间上最接近..的一次。当时的傅高义肯定不会想到,在21年之后,他会因缘巧合,投身到一项浩繁的写作当中,这场写作会花掉他10多年的时间,而书写的对象,就是此刻站在他面前演讲的..。

理解改革开放时代的一次严肃尝试

说起来,傅高义与中国结缘,要归功于哈佛大学的费正清先生。费正清曾于二战前,在清华大学短暂地学习了一年中文,回到美国之后,费正清主张美国大学要培养出更多专门研究中国的学者。傅高义是费正清亲自物色并着力培养的学者之一。在1961年至1964年的三年间,傅高义被要求集中学习中国历史。而实际上,傅高义对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现代文学,对一些传统的中国小说比如《三国演义》《西游记》,似乎更感兴趣。

傅高义第一次来中国是在1973年,此后,几乎每年他都会来中国一两次。除了身临其境,傅高义对中国的了解还有很多途径,比如哈佛大学有不少中国人,包括中国学生与访问学者,这些人都成为傅高义的交流对象,在与他们的聊天中,傅高义不断地“抵近”中国。在中国之外,傅高义对..也拥有浓厚的研究兴趣,他曾出版了《..第一》《..新中产阶级》等著作。

2000年,在韩国济州岛,傅高义问他的一位朋友,如果要帮助美国人理解亚洲的未来发展,应该做点什么?这位朋友告诉他,那就应该认真地研究中国,研究..。那次谈话后不久,傅高义下定决心不辞劳苦,要以70岁的高龄,写一本关于..的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