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让世界理解改革开放的中国(见证·改革开放40年(18))(5)

2018-09-05 05:56:00 网络整理 阅读:201 评论:0

那是一次将近3个小时的访谈,傅高义坦诚,平易,充满学者风范,说话也不艰涩难懂。他对“..时代”有着深入的研究与探索,因此一当话题进入到他的研究领域,就尤其显得健谈。有的时候,他甚至不满足于我们提出的问题,因而主动地设置话题,以便于阐述自己的看法。临结束时,傅高义意犹未尽:“那就最后再问两个问题?”——然后,他却一口气回答了我们五六个问题。

再一次见到傅高义,是在那次采访的一年之后,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的第四届世界汉学大会上。那是一次规模盛大的学术会议,云集了世界各国各地区优秀的专家学者,可谓星光熠熠,高朋满座。在开幕式之后,傅高义作为最先发言的专家,登上了演讲台。那一天的傅高义西装革履,步伐矫健,比一年前在宾馆接受采访时,更显得神采奕奕。他脱稿用流利的中文侃侃而谈,言辞依旧谦谨,却充满智慧,既表达了对中国发展的祝福,也从一个学者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期望。

他还谈到,从古典中国到当代中国,欧洲汉学和美国中国学的转向,也代表着研究范式的转变。“我们外国学者,基本的工作、基本的责任是让外国人能够了解中国,我们应该用我们能用的努力,跟很多的学者一起向中国学习。”傅高义表示,外国学者研究中国,难免会有误会和错读,暂时也可能会有一些困难,但长期的方向是好的。他说:“我们的交流有好处,现在世界上的问题太多了,但是没有基本的互相了解就没办法解决。我觉得外国学者在中国也好,中国学者在外国也好,,都有责任去实现这个梦。”

那次汉学大会之后,傅高义还专程去了一趟清华大学,与清华的教授展开了一场对谈。那确实是一场精彩的智慧交流,赢得了清华学子的热烈掌声。傅高义在那次讲座里,从一个研究者的角度,品评中国历史。但是,在对新中国一些历史的评价上,他们有共鸣也不乏分歧。一年多来,曾看到媒体上关于傅高义的不少访谈,他的看法被不断重复。这一次清华对谈却颇有新意,因为傅高义要现场应对不同观点的碰撞与交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