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千年的误会,唐代流传至今的“怀素书蕉”是真的吗

2018-09-13 05:23:47 网络整理 阅读:53 评论:0

唐代大书法家怀素在芭蕉叶上写字而成的“怀素书蕉”的传说,自唐代以来一直流传至今。但怀素在其著名的书法墨迹《自叙帖》中并没有“书蕉”的记录,只是说“怀素家长沙,幼而事佛,经禅之暇,颇好笔翰”。李白在《草书歌行》:“吾师醉后倚绳床,须臾扫尽数千张。飘风骤雨惊飒飒,落花飞雪何茫茫。起来向壁不停手,一行数字大如斗。”没有提到“书蕉”,留下了怀素“书壁”的记载。

唐代陆羽的《僧怀素传》中留下了“怀素书蕉”的最早记载:“(怀素)贫无纸可书,尝于故里种芭蕉万余株,以供挥洒。”五代至北宋时的陶谷在《清异录》中则记载得略为详尽:“怀素居零陵,庵之东植芭蕉数亩,取蕉叶代纸学书,名所居曰'绿天庵’”。怀素的故里为湖南零陵(即今永州),至今绿天庵故址尚存。

“怀素书蕉”的传说有史为证。与怀素有过交往的唐代诗人戴叔伦在湖南为官时,曾在《赠鹤林上人》一诗中写道:“日日涧边寻茯苓,岩扉常掩凤山青。归来挂衲高林下,自剪芭蕉写佛经。”

在古代,先民们在树叶上写字、刻字并不鲜见。古代埃及人曾采用纸草作为书写材料。还有我们熟知的..贝叶经,其材质便是取自一种贝叶棕的叶片。

与“怀素书蕉”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还有唐代书画家郑虔“柿叶学书”的典故。据《新唐书》郑虔传记载:“虔善图山水,好书,常苦无纸,于是慈恩寺贮柿叶数屋,遂往日取叶肄书,岁久殆遍。”终于成就了郑虔的诗书画三绝。

在树叶上写字的还有一位元末的著名史学家、文学家陶宗仪。他在松江南村避寇乱时以教书为业,并从事耕读。教学之暇,他与弟子谈古论今,偶有所得,便随手摘取一些树叶做笔记,写完后便放进一个瓦瓮里。待瓦瓮装满后,便埋在树下。日积月累,十年间竟然装满了数十个瓦瓮。后来他让学生们挖出那些瓦瓮,指导他们把树叶上的笔记,分门别类,抄录整理,竟编成了一部三十卷的《南村辍耕录》。这就是“积叶成书”的文坛佳话。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