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勾起记忆的空心小圈

2018-06-05 19:31:29 网络整理 阅读:70 评论:0

中国古代对玉器的尺寸,素有明文规定,最早期的字典尔雅已见精准说明:肉倍好,谓之璧。好倍肉,谓之瑗。肉好若一,谓之环。在现代玉器市场买卖,外行者时常错用字词,其实千百年前样式早定,肉即实玉部分,好即是空心的内圈。实玉与内圈半径比例 2:1 ,称为璧;半径比例 1:2 ,称为瑗;半径比例 1:1 就是肉好若一,称为环,足见古代玉匠的考究严谨。

勾起记忆的空心小圈

不过,中外大不同,在近代美国饮食文化,显然没那么讲究。譬如说,冬甩(Doughnut)的面团和内圈的比例又是多少呢?答案是从无标准,时至今日,在不同连锁店买到的冬甩,内圈仍然有大有小,不过,整体来说,内圈尺寸确实随着年代而缩小。这并非一个随便的说法,过去曾经有人为此认真做过统计。根据 Sally L. Steinberg 对美式冬甩的多年研究,在 1927 年,冬甩内圈平均阔度是 1.5 吋,到 1937 年就减少至 8 份之 7 吋,在 1948 年更进一步缩减到 8 份之 3 吋。冬甩圈逐年缩小,背后虽没商业秘密,但还是有其文化因由。

首先要了解的是,为何冬甩的正中央会出现一个空心的圈。冬甩本身由荷兰移民者引入美国,当时其实未有冬甩这个叫法,而是称之为olykoeks,即 oily cakes 油炸蛋糕,简单来说,就是用匙羹将面团分成一球一球的不规则圆形,一种猪油炸面粉球的小食。后来,它就演变成oliebollen或所谓的 oily balls,从字面就能理解,最初的冬甩是没有内圈的。

勾起记忆的空心小圈

不久之后,美国人嫌猪油炸面粉球这种称呼并不是太吸引,而Doughnut这个字的源起,相信来自经常作为甜点馅料的果仁(Nuts),又或这种糕点有时会被绑在一起,状如绳结(Knots)。这种猪油炸面粉球的中间位置后来多了一个空心圈,是出于实际考虑,因为中间有圈的话,油炸的受热面就会平均得多。相反,如果是实心面粉球的话,当时以人手制作,很多时外面炸好了,里面的面粉还未熟透,难以控制冬甩的品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