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以墨论耶”到“耶墨对话”:墨家与基督教在近代中国的相遇(2)

2018-10-20 15:00:36 网络整理 阅读:217 评论:0

“西教”即“耶教”。自聂斯托利派于唐贞观年间入华以来,基督教在中国的福传历程,迭经唐代大秦景教、元代也里可温教、明末清初天主教、1840年以后来华的基督教,共四个阶段,尔来将近一千多年历史。基督教因其教义和建制上的排他性以及相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异质性,使得其在中国的本土化进程不像同为域外..的..那样顺利。尤其近代以来,基督教是随着通商口岸的打开而进入,教会在内地的建立受到相应传教条款的保护,具有强制性,一定程度上给人予“基督教是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先锋”的印象,由是激起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国人的抗拒心理。外来文明的猝然输入,一方面对中国文化中心主义产生了极大冲击,引起民族主义的逆反情绪;另一方面亦促使中国知识分子思考,“西教”既然作为西方世界组织秩序和文化心理的核心并造就其强大,那么“西教”中有何种积极因素可资借鉴来振济中国社会与中国文化。

在此思想脉络下,墨学成为近代中国知识界介入“西教”问题探讨的一个重要中介。学人“以墨论耶”,其中一个思路,就是“耶教墨源说”。清末及至民国,墨学地位上升,西学地位强势,儒学权威不再,这个现实使得学人开始注意到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居于非主流地位的墨学和在中国社会中居于异端位置的基督教,此二家在教义、建制、理念上的相似处。通过比较他们发现,在儒家之外,尚有墨家作为参照物,可代表中国文化来同基督教进行沟通对话。彼时学人的文化心态是“古已有之”,解释路径为“以中化西”。谭嗣同尝云:

世之言夷狄者,谓其教出于墨,故兼利而非斗,好学而博不异。其生也勤,其死也薄。节用,故析秋毫之利。尚鬼,故崇地狱之说。戛戛日造于新,而毁古之礼乐。景教之十字架,矩也,墨道也,运之则规也……故其教出于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