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砚边随想录

2018-06-06 21:30:46 网络整理 阅读:82 评论:0

砚边随想录

作者:蓝建田

■ 写碑贵有书卷气.文柔、虚灵、通达的心性是写碑的基础.文柔之极,方能返虚入浑,返朴归真。至柔才能走向至刚.否则,碑派这条路走不远.

砚边随想录

■写碑贵在籍碑养我阳刚,古朴,雄健,厚重之气,过于刻意描摹其圭角突兀之形,我以为意义不大。单纯写一碑而毕肖,不如融合多家,饶有碑意而又不泥于某碑面目为高。

■ 多数传统书法线条精深、文化内蕴丰富、耐人寻味,但结体含蓄内敛,张力不足,视觉冲击力弱,往往不宜写大字,创作大幅作品.时下书坛也有另一类书法作品,初看大开大合,笔头很放得开,声势夺人,但线条粗浅,干瘪乏韵,银样蜡枪头,不耐久看.我所欣赏的是精深有内涵的线条和开张外拓的结体的结合。

■ 努力锻造一种有深度、有内涵、有感染力和穿透力、有自己特色的个性化的线条语言,并将其贯穿于各种书体的创作之中,这一直是我的追求目标。

■ 学书之道,因人而异.有的人先写好,后写特;有的人先写特,后写好.但最后要特!要有自己的笔墨语言.个性是艺术的生命!笔墨能触及自我灵魂的最深处,肯定是独一无二的。

砚边随想录

都说是字如其人,但这是有条件的。这条件就是笔墨技法的娴熟,笔墨表达能力的具备,达到得心应手,心手双畅无碍。而这需要长期艰苦的训练,学习!并不是所有的人随便涂几笔,都能充分展现出其人性情。

■从艺者当有自知之明——当明已之长,当明已之短.平日用功当攻已之短,创作应扬已之长.

■ 书法贵有文学味,书法贵有哲学味,书法尤其贵有道气。技道兼得,天人合一,斯为神品。

■“功力”与“功夫”是二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今人往往把他们混淆了。“功力”是体现在作品中的情感感染力。他取决于作者“入古”有多深,“气”有多沉。“入古”越深,“气”越沉,则其书情感感染力越强,或谓“功力”越深。而“功夫”则是作者对作书之法——技巧的准确,熟练的把握与驾驭的程度。如果书者不从其它方面去开掘书艺,片面地发展功夫——技巧,则很容易“因熟生俗”,所以“功夫”越好书艺未必就越高。

■ 书贵熟后生,雅后朴。

■ 骨须硬,气须和。做人如此,作字亦如此。

■ 精能是奔放的基础,所谓“淳然后肆”。未能精微,即求奔放,往往失之粗野无韵。文柔之极,始返刚建。对于运笔,有人主张宜快,有人主张宜慢,我认为,当顺书家的情性之自然,要在快而不滑,慢而不滞。

■ 书法贵在“耐看”。耐看与否关键在线条,线条须得“深”,“化”。深者,墨气深沉,古味盎然,力透纸背;化者,和雅,儒雅之谓也,可以让人感觉到线条里蕴含有丰富的文化气息。能深未必能化,能化未必能深,既深且化,始为难能。好的字,笔墨线条中自有一种渊深莫测的东西,使人摸不着底,看不透。

砚边随想录

■ 有的人是用眼睛看书法,看它的漂亮;有的人是用心灵品味书法,品赏它的味道、内蕴。品赏需要时间,需要静对、玩味再三;品赏还需要品赏者本身具备相当的人生阅历、艺术阅历、文化涵养。这样才能和观赏对象产生碰撞、共鸣------

标签:砚边 随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