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评书做人单先生(6)

2018-10-22 05:09:25 网络整理 阅读:196 评论:0

一部书要说得精彩,怎么能没有喜怒哀乐?一生要活得精彩,怎么能没有喜怒哀乐?

人和书,都要有真性情。

先生,便是这样教我们,什么是书。

因了这份教诲,大家称“师父”,我却总习惯称“先生”。我想,这份教诲,我会记上一辈子。

怀念

先生不怕死,只怕活得不精彩

飞机的发动机在轰鸣,而胸中的追念之情,似已穿过苍茫夜空。

我想,这份追念不是属于我一个人的。几十年来,不知有多少人听过先生的书。连旅人出国,也常常先收上几段先生的评书,留着做思乡失眠时的慰藉。当年柳永“奉旨填词”,人说,有井水人家处便有人唱柳词。而今天,或可说有中国人处,便可听到先生的书。

爱听先生的书,因为它带着深深的泥土气息,扎根在你的心里,因为它承载了千年的故事,带着你一同经历喜怒哀乐。

这是先生的能耐,也是先生的骄傲吧,从古至今,恐怕还没有一个说书人有这样多的听众。

我知道先生不怕死。有一次我向他祝寿,并祝愿先生长寿百岁,先生却点头对我说:“知道怎么能活那么长吗?”

我问:“您知道什么秘诀吗?”

“没心没肺,傻吃闷睡。”

透过夜空,我仿佛看到先生那略带戏谑的双目,先生不怕死,只怕活得不精彩。

有人担心,先生去世,评书艺术的传承会遇到断档的艰难。我却不认为评书艺术会衰落下去。在传统的中国人眼里,世界上少了说书人,真是少了极大的亮色。以我的看法,评书这玩意儿恐怕会和中国人这个族群一样长命,因为和电子游戏不同,听评书的时候,每一分钟您都是在和一个“人”在打交道。现代生活里,人情多少有点儿淡薄,既然住房子中国人都讲究要接个“地气”,生活中怎么能不接点“人气”呢?这大概就是评书的价值了。先生为评书的价值树立了一个典范,用他自己的话说,这一生“值个儿了”。

可是……我这心里怎么还是酸酸的无法自拔呢?

飞机落地了,走出舱门,可以听到机场外的树林子被风吹得刷刷响。

奶奶曾对我说,你看见那树叶儿没有?人老了,就跟秋天那树叶儿似的,你一个不注意,就噼里啪啦地走啦。

可是,这秋天还没到呢,先生您,怎么就走了呢?

摄影/本报记者 王晓溪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