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家风家训】浙江丽水松阳靖居村包氏家风(4)

2018-11-15 06:59:45 网络整理 阅读:52 评论:0

这段千年遗训,对包氏家族产生了深远影响。包拯后人迁居松阳蟾湖后,进一步把忠孝家风具体化为“包氏八训”,即:父子之训、兄弟之训、夫妇之训、朋友之训、妯娌之训、安分之训、务本之训、勤俭之训。“八训”主旨始终聚焦于孝,在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妯娌及安分务本、勤俭持家等各方面做出规定,为后世子孙确立了具体的行为规范。

包氏后人遵循族规家训、倡行忠孝家风,代代相承,也影响和感染了后来迁居靖居的其他族姓。数百年来,包、李、汤三大姓同居一村,习俗相染,互为联姻,共倡忠孝家风,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和睦邻里,蔚成风气。

诗书传家有名儒

靖居村靖中路5号的李氏祖屋,厅堂上悬挂一副古楹联,题曰“天地献奇文章星斗;祖宗垂训礼乐诗书”。这副楹联写尽了靖居村崇学重教的往事,也点出了靖居村教育开化程度。

【家风家训】浙江丽水松阳靖居村包氏家风(4)

包氏后裔祭祖

元至正二年(1342),包氏家族建立了家塾,初名“西山书馆”,后改称“蓉川书院”,并延请了一位高明的先生,就是一代理学宗师松阳人王文焕。王文焕夙承家学渊源,满腹经纶,却因身逢元末乱世,不屑仕进,遂寄情山水。受聘“西山书馆”后,王文焕循循善诱,教书育人,造就了包氏几代人才。包景贤的长子文举、次子文昌,皆“受业于王翰林之门”,成为明初朝廷之栋梁。

现靖居村靖新路68号、旧时称“乌大门”的一幢明代古宅,据说就是包文举之宅邸。厅堂正中悬挂一匾额,上书“名重儒林”四大字,字迹饱满劲秀,为雍正八年邑庠生包安国牵头重修祖宅,松阳知县孙翼感其崇祖敬宗之情,特题此匾,以颂乃祖文举之功。

【家风家训】浙江丽水松阳靖居村包氏家风(4)

在西山先生的悉心教诲,以及包文举等人读书入仕的激励和影响下,劝学重教蔚然成风,蓉川书院书声琅琅,在靖居各姓子孙中播撒下了中华文化种子,崇文尚学之风代代相传。据粗略统计,明清两朝,靖居村考上生员、举人、进士的有117名,入仕且有案可查的有27人,其中五品以上的朝廷命官12人。村里劝学重教之风代代相承,村中从事教育者众多,其中任过府、县教谕的有包应轸、包应参等10人之众。

民国以来,当过校长、校董和教师的,更有包朝聘、包朝臣等37人,现在,村里在职或离退休的教师还有24人之多。一方弹丸之地,从教之人如此众多,亦堪为奇观。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