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赵国有一位惠文后,你可能在课本里见过,此女何为?

2018-06-18 08:49:19 网络整理 阅读:122 评论:0

战国时期风云变幻,七国纵横捭阖,每个国家在这个乱世都不能独善其身,从中渔利,为了获取更多的人力、财力、土地,国家间或以言语邦交,或以兵戎相见,而最受苦的无疑是百姓,当时的战国,全国百姓都为了战争服务,民不聊生,在如此特殊的历史条件下,一国君主积劳成疾一朝薨,而继任的的国君尚且年幼,对内不能掌控朝局,对外不能抵御外侮,而母系势力强大,,于是便出现了女性掌权稳控朝局的事情发生,众所周知的芈皇后,而赵国当时也有一位赵太后,此人也颇有建树。

赵国有一位惠文后,你可能在课本里见过,此女何为?

国有一位惠文后,你可能在课本里见过此女何为

赵太后,赵惠文王之后,赵孝成王母,公元前265年,秦国出兵伐赵,一向勇猛善战的秦国士兵连下赵国三城,赵太后无奈求助齐国出兵相助,但齐国却趁火打劫要求以长安君为质,面对自己的小儿子要入齐国为人质,将来受尽人间之苦,母子之情胜过了军国大事,她极不情愿同意齐国的要求,当时朝臣劝谏无果,此时赵国大臣触龙,官左师,进谏说"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近者祸及身,远者及其子孙"。太后为其所动,即谴长安君到齐为质。中学课本里讲的《触龙说赵太后》便在此背景下产生。

赵国有一位惠文后,你可能在课本里见过,此女何为?

赵国有一位惠文后,你可能在课本里见过,此女何为?

还有一次,齐国使臣出使赵国,赵太后问齐国百姓生活状况,之后又问齐国国君情况,这一前一后代表了太后对于百姓和君王的态度,而齐国使臣反责道太后为何不先关注我国国君状况,却反而先问我国百姓,这是对我国国君的不尊重,此时的赵太后道:民不存,君何在?这一言辞极为表明了赵太后乃至当时赵国对待百姓的态度,即所谓的”民本“思想,这与孟子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不谋而合,当时在战国后期赵国之所以能为大国且和秦国抗衡从这里便可见一斑。

赵国有一位惠文后,你可能在课本里见过,此女何为?

赵国有一位惠文后,你可能在课本里见过,此女何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