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杨升庵:穿越时空“奇点”的神奇人物(5)

2018-06-23 07:44:47 网络整理 阅读:91 评论:0

4、他的诗书就是史书。杨升庵的诗书囊括了时代全景,是当时社会的缩影。据资料记载,升庵先生一生著作百余种,作诗两千多首,而《明诗别裁集》仅选升庵诗十五首,流行的文学史著作更不提升庵先生一字,作品选也不录升庵先生一诗。如今,升庵先生的作品中,还被人们知道的仅有一首《临江仙》词。杨慎的诗词文曲,都源于对现实生活的体悟和感受,他在云南边地生活了三十五年,与云南人民建立起了同呼吸共命运的深厚情谊,这也使得他较之同时代的精英文人更加的“接地气”,这些贴近民间生活“接地气”的创作,让我们得以了解曾经闭塞不为人知的边地风土民情,这些鲜活真实的底层人生不会被记录于史书之上,杨慎的诗文具有“补正史之遗”的独特作用,从这个意义上来看,他的诗书就是史书!

萃取精神养分 学习其精神

我们今天研究杨升庵,就是要萃取其精神养分,学习他的精神。

1、学习他严谨治学的精神。他敢于质疑权威,“人不可不学,但不可为讲师溺训詀(zhān)”;他重视一手资料,强调“目观身历”,为了撰修《南诏野史》而深入魏宝山彝族村寨进行调查险些殒命。他躬身实践“凡观一代书,需晓一代语;观一方书,需通一方之言”的理念,据说他精于僰文,翻译整理用僰文写成的巨著《西南列国志》。在云南边境戍所,他仍是潜心著述,精研中华优秀典籍,笔耕不辍。

2、学习他刚正不阿的精神。在“议大礼”事件中,杨升庵的“忠”、“勇”品格表现得淋漓尽致,为了捍卫儒家正统礼仪,他不惜与强权抗争,舍生取义,两次被杖,侥幸存活,终致贬谪边地。明武宗荒嬉游荡,许多大臣因反对武宗游幸江南塞北而被廷杖,年轻气盛的杨升庵也“抗疏切谏”。明世宗(嘉靖皇帝)由藩入主,却绝不愿受旧内阁的控制,杨升庵始而“偕同列三十六人”抗争,以集体辞职来要挟皇帝,遭到停俸的惩罚。继则仍不退缩,“又偕学士丰熙等疏谏”甚至“偕廷臣左顺门力谏”。甚至纠众“撼门大哭,声彻殿庭”。杨升庵等人终于被皇帝下令在朝廷上痛打了一顿,也因此远谪云南。他的政治理想姑且不论,但其政治信念和许身国事而不顾一己安危的气质令人敬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