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陈丹青:一个民族忽然要来大谈“人文”,不是好事情!(5)

2018-07-04 18:53:37 网络整理 阅读:116 评论:0

英国人约翰.伯格说过这样的话,他说:“一个被割断历史的民族和阶级,它自由的选择和行为的权力,就不如一个始终得以将自己置身与历史之中的民族和阶级,这就是为什么——这也是唯一的原因——所有过去的艺术,都是一个政治的问题。”

柏格是法兰克福学派思想家本杰明的追随者,本杰明的思想来源,是大名鼎鼎的马克思同志。我们的国家奉马克思主义为国家意识形态,今天所有大学生都要考马克思主义,学马克思主义,很好,我们来想想这段话:如果这段话是对的,有道理的,那么,我们今天怎样才能“始终”将自己“置身于历史”?我们怎样看待“过去的艺术”,并从中确认我们今天的“政治”立场?我相信,方法,途径,许许多多,可是谁会想到美术馆?美术馆,以我的定义,就是提供文化常识,储存历史记忆的场所。

一百多年前,中国人想出很多法子来救国,实业救国,教育救国,革命救国,等等等等,可是教育部长蔡元培先生大声呼喊:"美育代..",他把美育提高到..的高度,他清楚中国没有西方式的..传统..意识,,但他认为"美育"是有可能的,比..还根本,还有效。但是,"美育"的最高标准和最起码的条件,是要有国家美术馆。可惜在蔡先生的时代,国家不断打仗,国民政府把故宫的国宝装了几百几千箱,从抗战烽火到退守..,运过来运过去,六十年代才弄出台北故宫博物院。

大陆这边呢,快要一个世纪过去了,蔡先生的理想有没有实现?他这句话的涵义,他这句话本身,又有多少人记得?要说"美育",我们今天出了个所谓"五讲四美",层次很低,不过是要有礼貌,守规矩,走横道线,别随便吐痰之类,无非说明我们的社会五不讲,四不美。

我想,要是我们全国大城市都有以上所说的大型国家美术馆,情形不至于这个样子。我在国外十多年,就眼看有自己美术馆的国民,与没有美术馆的国民,很不一样,大不一样,太不一样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