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一幅古老苗族挑花帐檐,重现先祖迁徙艰辛历程

2019-08-23 21:44:40 暂无 阅读:1570 评论:0

苗族挑花帐檐·先祖迁徙图解读

文 | 麻明进

湘西州政协的刘昌刚师长于二十世纪八十年月,由湘西泸溪县八什坪汇集到一幅苗族挑花帐檐,经装框246.5x84厘米,现陈列于湘西民族职业手艺学院民族艺术系彭晓君工作室内。这帐檐由白色家机棉织作底布,上用黑棉线挑绣197.5x65厘米的斑纹。用料及工艺施展了湘西苗族先祖驯麻织布,及最初网格刺绣装饰的特点。从三组主斑纹人物都穿长袍来看,挑绣建造时间应是清朝中期以前。其建造精彩,斑纹秀密,以史鉴来,乐观向上,寄意深远,值得荐述。

一幅古老苗族挑花帐檐,重现先祖迁徙艰辛历程

苗族挑花帐檐(全图)

苗族挑花多用麻布、棉布为底,有其特别的汗青启事。湘西苗族归纳的自称是仡熊仡夷,人们按仡夷族仡轲宗麻氏远祖先苴人驯麻织布并挑绣斑纹,而把挑花称为轲本。

苗族刺绣按工艺特征分为绣、插、捆、洒、点、挑、串、边八大类,个中挑、串为刺绣装饰的萌发形态,往往零丁应用而被有的学者列为苗族的一项自力工艺。

古时先祖将野生苎麻驯化种落发麻所织出的麻布粗纱质糙,后与人夷等构成东夷及并入三苗部落集体时,其建造的工艺品就依麻布经纬网格,按照固定纱数作刺绣的根基长度,织出有必然划定的根基单元单子纹,再充裕施展自身的幻想,用如许的一个个单元单子纹进行扩散组合,形成针脚循规导矩而斑纹转变万千的图纹,示意了对社会生活的记录及憧憬。这种初始的布料艺术品,首要有往返的两面针形成的串花和斜十字交叉针形成的挑花,个中的挑花又最为常见。跟着棉及棉织物的大量显现,家机棉布纱线虽也较粗,但面料相对光洁平均,使民间挑花就多以素白色棉布为底,挑出青黑色的线而成白底黑花的主流形态。

泸溪及吉首丹青地区的苗族挑花极是显耀,在于品种多用途广工艺精,这与其特别的汗青及地区有很大关系。

北方文献中对古三苗部落称为戎狄,厥后裔包罗长沙蛮、苍梧蛮、零陵蛮等。舜“放驩兜于崇山”后,同源于濮人的三湘绣艺逐而分化,相柳一支的湘绣向写实求真的艺术境界成长。而苗民退居的领地称武陵蛮、盘瓠蛮等,公众化的苗绣身手向幻想的艺术范畴扩张。

在大湘西苗山里,泸溪、吉首丹青一带,是苗民退居崇山峻岭区域的后续部队或散居部门。他们最接近洞庭平原,处在后来满汉政权交代的前沿,在刘邦建汉朝全国死力推崇汉化今后,不免在数千年的生活与交融时,挫伤本身的生存空间,穿戴装饰弗成避免地丢失本身的一部门本色和工艺。但苗族自身心理素质亦需延伸,为留存族群意识,他们的刺绣等工艺就保留了最原生的远祖首创的形态,把挑花沿续下来并发扬光大。因为相对来说,三苗部族大部队在远距离徙迁途中,过江过河,登山渡水,一根根长长的头帕,成为人们慎密关联的必然纽带与对象,早已形成了所谓“迁徙束带成风习”。用于头饰和助迁徙的头帕,就无疑地成为这一区域较遍及地保留苗族挑花工艺的载体,一些有能力的人家还留存精彩的帐檐挑花艺术,使这一地区挑花艺术相对完美。

这幅帐檐既显现了民族辛酸汗青,更神往美景前途,其意识崇尚首要有几方面的特征:

一幅古老苗族挑花帐檐,重现先祖迁徙艰辛历程

苗族挑花帐檐(局部一)

一是记录古代苗族求生存远迁徙的艰辛进程。

这幅图里共有五个大的自力斑纹,虽是苗族挑花的常用构造,但个中有三个直接记叙了人们的迁徙器具及场地,就有非常深远的意义。

左侧第二图挑出三小我物,中央一人骑马,双方两人可解读为以追随庇护为代表的人群、家眷,或是作者想象中人们祭奠的旌幡。这里记录了戎狄先民的始迁地是在平川大地,使图的上部显现两处云纹,形容扬尘舞霉,来势汹汹。陈旧话传述苗族 “骑大楣懂上来,骑大楣汞上来”,意思是说骑金马银马而来,因而湘西仡夷苴人麻氏记为仡轲或仡卡。这里轲字先用,车旁,实为骑的马车。

到右侧第二图是人们群集彩船,整队飞桨,渡江渡河。但见水里波澜滔滔,鱼翔吓跳,航船饰龙,旗子翻风。这恰是史书记录苗族横渡黄河长江的悲壮情景,这种艺术的施展,还普遍在现在湘西女装胸衣处专门镶嵌有两三块折弯纹饰的装容。湘西仡熊芈氏崇尚舞凤飞禽,亦属古风龙凤同源,故此宗人氏汉姓记龙而苗姓为凤(鸟饰)。其苗姓虽在古籍上记为芈,然多地还分为十二支十二房。这支苗族眷念远祖、以挑花工艺记录时,常选择船体龙形来解说曾艰难地迁徙水乡。

而右侧的第一图虽只在花草丛中挑绣了两小我,它解说:人们一方面千辛万吃力之后,终于到了现在的巍山峦,这里新的一派情景是,对凤翱翔,宝瓶繁花,枝展叶茂。另一方面解说在人员骤减、宗族冲散、家嗣破碎的形式下,人们从新立谱立社,普遍事傩寒暄,重启婚姻家庭,竖立新的生活乐园。

一幅古老苗族挑花帐檐,重现先祖迁徙艰辛历程

苗族挑花帐檐(局部二)

二是神往着对将来美妙生活的憧憬。

我们在这幅作品中看到,中心位置是一座典型龙门图案,高耸楼亭,张灯结彩,花艳丽丽,这在苗族挑花帐檐、颛氏高腰胸部挑花等都很常用。其下蚊龙呈祥,其顶凤凰于飞,人居其间,老少其乐无限。

我们知道,苗族陈旧话在记录仡熊仡夷、仡颛仡恺等五宗六族达到崇山之后,解脱了舜部落的追杀,在后来的明置崇山卫四周及立峒(吕洞)山区聚众联络,重建家园。此后再分枝发派,散居各地。其时人们的生在世实大有改善:“白日九个楼门出,晚上九个楼门归”, “九个背篓装芒鞋,九个簸箕装柴刀”。从中我们不难想象,其时的农居生活与流离逃亡的际遇,是何等的天地之别。这也是人们拼死拼命要换取的梦幻家园,甘洒热血为子女染就的辉煌前途。

此外,龙门图上部两侧,还挑有对称的舞狮场景,还离别带有两头小狮子。这一方面寄寓于美妙生活的神往,另一方面也表达对后来新生活的恭贺。

一幅古老苗族挑花帐檐,重现先祖迁徙艰辛历程

苗族挑花帐檐(局部三)

三是揭示无奈变装后仇人饰艺术的承传和立异。

这幅挑花作品最左侧的一团图案,它由中部膨发,向八方四面辐射开来,稀奇是四坨大花大果眩目光鲜,象征艺术与生活一般硕果累累。周边侧展的技条舒展升沉,或盘旋包抄盛果,或潇洒繁叶片片。再加之上下两方,各自彩凤对舞,化妆呈祥,若聚若离,依偎不舍,回眸斜视,情意绵绵。

头帕上的挑花既是先祖创立布上工艺的记录,也是族群意识的再现。恰是这典型的白布包帕头部纹样,为交界江湖平川的苗区前沿地段,在统治阶级鼎力推崇服饰大同的形式下,给这里崇尚陈旧的头饰艺术装饰延伸异彩。乃至在战国后部门戎狄如濮、賨、苴、共、奴、羻、夷、蜑之蛮,再西移散居至川中、黔西及滇东之时,交界西南门户的麻阳、泸溪、吉首一带盘氏黑苗、人夷白苗、九夷青苗等,仍然保留民族特有的心理本质和精神内含,竭尽全力地选择可藏可饰,似旌如兵的头帕。其装饰图案也采用向周边拓展的回面斑纹,续传和成长了苗族挑花艺术。

一幅古老苗族挑花帐檐,重现先祖迁徙艰辛历程

苗族挑花帐檐(局部四)

四是崇尚银装坠吊及满园装饰丰腴之美。

挑花也有对银饰的特别记录。苗族银饰的最显着特点是人体各个部位的全身装饰,其生存内含是聚银及其艺术饰品作为家珍瑰宝,而意识根源是记录、留存和敬服先祖的五金发现。银饰多以圈状、块状、链状、坠状为主,在挑花工艺的施展和处理手法上,多以吊坠外形为主。是以,很多挂件的挑花就显现了这种纹饰。

在这幅作品中,绣者在帐檐的吊边挑出一排排分歧坠块吊盘斑纹的三体链条,以解说苗族装饰对先祖发现五金器物及多彩银饰的功勋,以及世代留存这些艺术的价格内涵。以外,整幅作品中,在五大团块斑纹结构之外若显空处,绣者都插入单个或小块的花花蝶蝶,在横和竖的边框,也以一连小纹样进行润饰,显出其整洁、丰满和蔓延、艳丽之美。

以上固然多方漫淡,但仍为陋劣和欠缺,当然难予圈解这幅作品普遍深意,谨当抛砖引玉,切求金言罢了。

文章起原:麻明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