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这个朝代的太监权力远高于皇帝,他们立皇帝、杀皇帝像是儿戏一般

2019-09-07 10:42:10 暂无 阅读:1720 评论:0

自傲禹传位于其子后,我国封建史上的统治权传承轨制便由禅让制调换为嫡长子继续制。

嫡长子继续制 是宗法轨制最根基的一项原则,即王位和产业必需由嫡长子继续,嫡长子是发妻(正妻)所生的长子,西周皇帝的王位由其嫡长子继续,而其他的庶子为别子,他们被分封到全国各主要的计谋要地。由嫡长子继续的王位能够确保周王朝生生世世大宗的地位,庶子对嫡子的大宗来说,是小宗,而在本身的封地内又为大宗,其继续者也必需是嫡长子。

这个朝代的太监权力远高于皇帝,他们立皇帝、杀皇帝像是儿戏一般

在我国汗青上十余个朝代中,唐朝是嫡长子继续制是进行得最不不乱的一个朝代。在大唐统治华夏的三百年时间里,因皇权继续爆发的辩说不堪列举,是以,发生的宫廷内斗与统治阶级内部的自相残杀数不堪数。尤其到了唐朝中后期,绝大多数皇帝的即位过程都变得布满血腥味,唐朝的最后十三位皇帝,几乎每个在上位时代都履历过非常惨烈的宫变,非常具有时代特色。

其他朝代同样发生过雷同的事件,但唐朝皇位继续的不不乱身分却与其他朝代有些分歧,个中,充溢着太监的身影。从唐肃宗起头直至唐昭宗,竟有十一位皇帝的即位过程受到太监的操作。清朝的史学家赵翼王对此赐与了较为中肯的评价:“唐朝的太监权力远远高于皇帝,他们有权力拥立君王、杀死君王、废黜君王,就像是儿戏一样,这在古今中外都是对照罕有的。”

这个朝代的太监权力远高于皇帝,他们立皇帝、杀皇帝像是儿戏一般

皇宫中有太监这种畸形产品,这是我国封建统治时期的特色,太监的存在几乎贯穿了整个封建统治史。只不外,在唐朝初期太监基本没资格走上政治前台,他们只是为皇室成员办事的仆众而已。

玄宗即位后,后宫女眷的人数显著增加,响应的,为她们办事的太监势必会随之暴增。据统计,其时身穿黄衣、紫衣的太监共有几千人,个中,官阶最高的甚至官居三品,要知道,这些可都是有资格列戟于门的高官。

跟着安史之乱的发生,政局动荡不胜,皇帝与文武官集体之间失去了信任,太监天然而然地成为统治者最宠任的人。皇帝将越来越多涉及到政务的工作交付到太监手中,太监们的地位水涨船高,恃功得宠者不可胜数。

从唐玄宗中期起头,太监逐渐获得了朝政的议论权,这项权力跟着时间的推移又逐渐扩大至谈话权,甚至,在储君的废立问题上太监亦有了介入的权力。

这个朝代的太监权力远高于皇帝,他们立皇帝、杀皇帝像是儿戏一般

太子李瑛遭到废黜后,宰相李林甫进展拥立年青年头的寿王为太子,然则,宣宗却认为肃宗是除李瑛外岁数最大的皇子,按照无嫡立长的原则应该立肃宗为太子。

双方就这一问题无法决计之际,高力士谏言道:“推长而立,这是亘古不变的原则,谁敢不服?”玄宗采纳了高力士的建议,最终,将岁数较大的肃宗册立为太子。因为,高力士在拥立储君的过程中居功至伟,所以,深受肃宗信任。从这今后,太监拥立皇帝成了一种老例,直到后来的代宗即位仍是高力士的主意。

虽说,其时的太监擅权问题对照严重,然则,仍处于一个可控的局限内,当时李辅国、程元振、鱼朝恩等太监接踵擅权,太监的权力一日千里,不外,统治者仍有能力除掉这些祸乱朝纲的宦官。然而,其时的统治者并未选择解决太监问题,而是借助太监之间互相的矛盾达到政治均衡,借此杀青本身的目的。

正因如斯,此时的太监固然在立储问题上拥有话语权,然则,还没到完全掌握皇位继续的水平。这种状况一向持续到唐德宗即位,直至此时,统治者已失去了掌握太监集体的能力,权势熏天的太监集体已有能力掌握皇帝。是以,唐德宗之后的太监集体在接下来的所有政治斗争中都处于绝对优势的地位,皇权、阁权日渐衰微。

这个朝代的太监权力远高于皇帝,他们立皇帝、杀皇帝像是儿戏一般

唐德宗之后的统治者,除了唐顺宗之外,几乎悉数由太监拥立。个中,唐敬宗和唐宪宗两位皇帝照样太监集体杀掉的。这时的统治者已经意识到了太监问题的严重性,然而他们已失去了制衡太监集体的能力。在军国大政的处理上,皇帝已完全依靠于太监集体,在选择继续人的问题上,皇帝亦失去了话语权。

有时统治者心目中已经有了最佳的继续人选,可他们却已无法做主,只能任由太监摆布。唐文宗晚年身染恶疾,在垂死之际命人召来一些朝中大员,在龙榻前下达了令太子监国的谕旨。然而,这份谕旨还未传出皇宫,就已被太监集体窜改。到掌有实权的神策中尉仇士良、鱼弘志等人否决太子监国,便截获谕旨改立皇太弟,基本没把唐文宗当回事。

这个朝代的太监权力远高于皇帝,他们立皇帝、杀皇帝像是儿戏一般

唐朝中后期的这十几位皇帝中,倒也不乏开明之士,太监的所作所为亦会遭到统治者的反感,可是,为安在此时代没有一个统治者站出来打压太监集体呢?

因为,太监们早已在多年的擅权中试探出一套划定:

看待统治者,太监们往往会揣摩其心理,他们对若何市欢一国之君了若指掌,用各类各样怀柔的政策架空皇帝,使之乖乖地退居幕后不睬朝政。大寺人仇士良在退休前曾向同僚教授过一套“驭君之道”:“皇帝弗成令闲,常宜以豪侈娱其耳目,使是新月盛,无暇更用他事,然后吾辈能够得志。慎勿使之念书,亲近儒生,彼见前代兴亡,心知上恐忧,则吾辈疏斥矣。”

只要经由某种体式让皇帝沉浸于享乐,使之沦落,失去励精图治的长进心,太监们自可包管本身的权力和好处。

除了皇帝之外,太监们还有一套说合大臣的方式,借此强大本身在政治场上的影响力,在政坛上始终处于主导地位:

唐敬宗生性凶横不胜,时常会无缘无故地荼毒身边的太监。久而久之,太监均对其颇有微辞,某日,太监刘克明不胜忍耐,一怒之下除掉了唐敬宗,筹算拥立绛王为新君。在此时代,王守澄、梁守谦二人想要改变局势,所以,便说合了宰相裴度和翰林院韦处厚,几人配合拥立江王为新帝,声讨弑君的刘克明。

在整场政变的进行中,裴度的感化非常要害,他为王守澄、梁守谦二人出谋献策,成功拥立江王。

这个朝代的太监权力远高于皇帝,他们立皇帝、杀皇帝像是儿戏一般

前文我们提到,太监经由经验掌握了皇帝,那么,其他皇室成员岂非没有力量与太监抗衡吗?他们总不见得在皇帝的继续问题上毫无话语权吧?

然而,从唐朝中后期来看,并没有显现皇室诸王、后宫嫔妃拥立本身写意的皇室门生为皇储的情形。这些皇室成员在皇宫中往往会接纳两种立场:

一种是与太监集体与世浮沉,双方息事宁人;

另一种则是与太监集体进行争斗。

实际上,在整个唐朝后期基本没有任何势力是太监集体的敌手,所以,皇室成员与太监集体之间进行的斗争往往以皇室成员周全落败了结。想要在一场政变中取得成功,势需要手握重兵,而唐朝中后期的太监集体手中拥有极其壮大的军权。唐文宗的妃子杨贤妃,曾考虑过拥立安王为皇储,与仇士良的见解截然相反。

对于太监集体来说,他们怎会将皇位继续的掌握权拱手相让呢?在文宗人命弥留之际,仇士良及一些太监阻挡了皇帝的谕旨,册立颍王为新君。没过几天,落败的杨贤妃及安王就被一纸谕旨处死,莫名其妙地成了牺牲品。

这个朝代的太监权力远高于皇帝,他们立皇帝、杀皇帝像是儿戏一般

经由对史料的整顿剖析,后人还发现了如许一个奇异的现象。

太监们为了巩固本身的权力,收获更大的好处,往往不让既定的皇太子顺利即位,反而会拥立其他皇子为帝废黜太子。从唐宪宗到唐昭宗这八位皇帝,只有敬宗是以皇太子的身份即位的,是以,也显现了“李氏子孙,内大臣立定”的新鲜局势。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在掌握皇位继续时,太监集体内部时常定见相左。

因为,太监集体人数浩瀚,个中,又有各党林立,每个阉党的好处各不沟通,所以,太监集体时常会发生内斗。某个阉党一旦把握了皇位继续的掌握权,往往会在第一时间铲除异己,独揽大权。有些式微的太监,有时可经由成功拥立新君而一步登天,庖代其他阉党权倾朝野。

是以,在皇位继续过程中太监集体往往会十分活跃。

这个朝代的太监权力远高于皇帝,他们立皇帝、杀皇帝像是儿戏一般

那么,为何唐朝的太监问题会愈演愈烈呢?史学界现阶段有如下说法:

中唐时期,统治者为了匹敌阁权,设立了与之针锋相对的枢密使,借此来分化宰相集体的权力。跟着枢密使的权力越来越大,不只阁权受到分化,唐朝政治场的款式亦来了一场大洗牌。枢密使战胜了内阁,权力络续渗透,此时的枢密使行使的权力已与宰相无异。

因为,枢密使的权力水涨船高,逐渐影响到皇权的继续中。太监想要掌握皇位的继续,势需要手握军权。唐朝皇帝并未意识到这一点,反倒将神策军护军中尉这一要职付与太监,进一步增强了太监的权力。除了禁军之外,皇帝特派到处所的监军无不是太监,此后处所监军、护军中尉互为内外,互通新闻,将表里军权紧紧把控。

太监集体既已把握了全国军权,废立皇帝天然不再是难事。

参考资料:

【《资治通鉴》、《新唐书》、《旧唐书》】

相关文章